第206章 拜访袁绍
唐正暗自想道,但这话他却不敢说出口,只敢说:“袁本初四世三公,岂是胆小之徒?想来他定有其他谋划。而现如今,我手下有两千余人,允诚手下有一千余人,袁绍手下也有一千余人。我若将本部兵马交与袁绍,允诚再从旁相助,再加上袁本初的海内名望,如何不能与董卓争锋?”
唐正此言有些道理,那袁本初袖手旁观,想来就是因为想以自己为主导。而现在,唐正被调去北方,又将兵卒交与他指挥,只要他抗董扶帝,我以他为首又何妨?如此局势,这袁绍总不会再退吧?
鲍信想到这里,便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好!既然允诚也同意,那我现在便与袁绍商议此事。”
鲍信点了点头起身道:“好,那我便先行告辞了。”
“请。”
“请。”
送走鲍信之后,唐正回到帐中,荀攸笑着迎回唐正,道:“主公不问我为何如此建议?”
“公达之才远胜于我,公达如此建议必有其道理。”唐正虽然心中疑惑,但还是说道,“我信公达。”
荀攸心中感动不已,道:“主公且宽心,攸既出此策,便能很快将部队取回。”
唐正好奇问道:“哦?为何?”
“这就要说到袁绍其人。”
“袁绍?”唐正听得袁绍之名,心中立马想到曹操等人对他的评价: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
就董卓入京师的这段时间中,一心谋划了何进诛宦、清洗宫廷的袁绍却没有什么动作,表现确实不怎么样。明明可以压制住董卓,他却没有任何动作。
“对,袁绍!主公以为袁绍何人?”
“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名望着于四海,得了一个大司农之位后便毫无动作,令人大失所望。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盖是如此。”
荀攸闻言一笑,大赞:“主公所言倒颇为贴切。”
“但袁绍此人的政治手腕,朝堂权术却远胜于我。”
“袁绍出身袁氏,在其自小耳濡目染之下自然要强于主公。不过此乃小道耳,在堂堂大势面前,此等小道毫无意义。”
“嗯,那公达以为其人如何?”
“我不谈其性格。”荀攸看着唐正,意味深长地说道,“攸以为,袁绍此人与主公乃同道中人!”
“同道中人?”
“不错,其人之志远超常人呐!”
唐正闻言一怔,与荀攸相视一笑:“哈哈哈……”
笑过之后,唐正问道:“那为何还要将兵卒给袁绍?岂不是损己利人?”
荀攸肯定道:“袁绍带不走这些兵!”
“这是为何?”
“袁绍得了这些兵卒之后,他便有两个选择。其一,他扛起抗董大旗,与董卓争权。他多半会如此选择,但,他坚持不久!”
“这是为何?”
荀攸道:”主公所言,袁绍此人干大事而惜身。而董卓真正的大军快到洛阳了!一旦董卓大军压境,而掌控有四五千兵马的袁绍则是其眼中钉肉中刺,其关系便如同今日主公与董卓的关系。那时,袁绍必定心怀畏惧,他必定想率兵逃走!
“可他一逃,并州军军心必散!而主公之卒则可劝并州军北上追随主公,再举抗董大旗!这么一来,主公需要的时间就出来了。”
“原来如此,那其二呢?”唐正似有所悟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