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和一群夫人从假山后面走了出来。
没走几步之后,杨贵妃只看到不远处河岸上坐着一男一女,看不清脸,但是可以见得两人浑身湿透,而男人将自己的外袍裹在了女子的身上。
贵妃眼中闪过一丝得意的光芒:看来今天的这场戏算是成了!
随后,贵妃假装惊讶指向宋知斐的方向,“那不是九殿下吗?”
大家纷纷看过去,“好像是有人落水了?”
“你们瞧,那人还戴着兔子面具,难道是孟恬儿?”
“走走走,咱们大家去看看!”
众人很快就到了宋知斐的身边,宋知斐和带着兔子面具的女子隔着一段距离。
看到二人浑身湿透,蔡夫人先开口问道:“九殿下,这里出了什么事?孟小姐怎么会落水?”
宋知斐摇头,“不是孟恬儿。”
“啊?”蔡夫人惊讶,“不是孟小姐?可是她分明带着兔子面具,那不知这位女子是?”
宋知斐并没有透露这位女子是谁,反倒引起了诸位夫人们的好奇。
这个女子脸上还带着一个兔子面具,身上有裹着宋知斐的衣服,看不出来原本穿着什么衣服,更无法辨别身份。
杨贵妃目光落在了那人的发髻上,唇角露出一丝笑意。
只见一根海棠玉色步摇斜插云鬓,在阳光之下格外明显。
必定是姚静思无疑。
杨贵妃掩唇惊呼,“本妃之前看到这个簪子姚小姐戴过,莫非是姚静思?”
宋知斐狭长的眼中闪过一丝慌张, 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杨贵妃眯了眯眼睛,“难道这位真的是姚小姐?”
一个夫人开口,“我想起来了,今天姚静思头上的确戴着一根海棠玉色步摇,就是这位姑娘头上的那一根!她一定是姚静思!”
另一位夫人点头,“对,你看她的绣花鞋,今天我刚夸姚静思心灵手巧,绣的鞋样式精致,肯定没错!”
贵妃闻言,眉头高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幸好姚小姐落水的时候正巧赶上殿下在旁边,不然恐怕这杨府就要闹出一条人命了。”
这时蔡夫人犹豫低声,“可是这落水……虽然九殿下出于情急,救人于危难之中,可是这姑娘家的名节自为重要,如此一来,刚才姚小姐岂不是和九殿下有了肌肤之亲?”
宋知斐沉声,“贵妃娘娘,她不是姚静思,本王和姚静思更是没有肌肤之亲。”
杨贵妃柳叶弯眉微微一蹙,轻轻一叹,“九殿下,本妃知道你素来心中只有九王妃一个人,可是这些事情的确有损姚小姐的名节。”
“贵妃娘娘,本王说他不是姚静思!”
“本妃知道,九殿下不愿意纳侧妃。可是姑娘家的清誉最为要紧,如今姚静思落水,而你将他救了上来,便是有了肌肤之亲,而且今日在场的夫人们也都看到了,这可如何是好?”
“我的小姐啊!”此时,跟随姚静思来的另一位丫鬟高声哭喊起来,“九殿下,“我们家小姐最在意名节,她宁可死了,也不希望名声受辱……”
蔡夫人也开口劝,“九殿下,臣妇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九王府现下只有王妃娘娘一个人,没有册立侧妃娘娘,如今这事也是因缘巧合,九殿下结善缘救下了姚静思小姐,不如就迎娶姚小姐为侧妃。如此一来两全其美,岂不妙哉!”
宋知斐一记冷眼扫了过去,“蔡夫人既然知道不该讲,又何必讲出来?”
蔡夫人被宋知斐怼习惯了,继续苦口婆心地劝解:“臣妇知道殿下此时正在气头上,若是殿下实在是不愿意纳妾,那今天就当我们这帮人没有看到过,离开了杨府之后我们半个字都不会说出去,殿下觉得这样可好?”
“这样不妥!”贵妃担忧的说道,“除了诸位夫人之外,这府上还有一些小厮丫鬟,他们要是有谁口风不严传了出去,到时候只怕会影响九殿下的名声!”
蔡夫人像是说错了话一般,连忙低头道歉,“还是贵妃娘娘想的周全,幸而没有酿成大祸。可若是不用这个办法……只怕忠烈如姚小姐,她醒来之后若是发现自己清誉受损,恐怕也是要自寻短见的。”
夫人甲:“是啊,九殿下,杨小姐也是一个可怜人。若是您大发慈悲,将他收在府上,您无非就是府上多一张嘴吃饭,可若是您不肯迎娶姚静思作为侧妃,那这人世间可能就平白多了一条幽魂啊!”
夫人乙:“民间都说九殿下心地善良,一定不会舍得逼死一位无辜姑娘的,对吧!”
诸位夫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就好像宋知斐如果不答应娶姚静思,就是等同于杀死姚静思一样。
这样的道德绑架,不禁让人脚底发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