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安抚小心肝,“不生气,不生气,明日让人给扬州写信,让他送黛玉到京都来。”
“不等明日,现在就写吧。”贾宝玉对老祖宗撒娇。
贾母被他可爱到了,“好好,现在就写。”
王熙凤拿着一沓信过去,“不急不急,宝玉还是先看了信再说。”
“可不是,这可是从扬州来的信,上头写着‘宝玉亲启’。这可是专门给你的信。”迎春笑道。
贾宝玉的心情阴转晴,欢喜地拿着林黛玉的信件去阅读。
林黛玉在信里说了扬州发生的事,又问候贾宝玉安康,末了才说挂念贾府的一众。
看到林黛玉的亲笔书信,贾宝玉一扫阴霾,也不催着老祖宗写信了。
那头薛姨娘看到贾宝玉这般宝贝林黛玉的信件,再看看自家女儿,心想与贾府结亲的事有难了。
那头是扬州知府的宝贝女儿,自家这头不过是薛公之后。
紫薇舍人的尊号也没有了,拿什么和林家去争?
最后贾母吩咐王熙凤将林如海送来的礼物给分了。
王熙凤将东西分成五份,贾母、大房、二房各一份,一份往隔壁送去,剩余的一份留在公中,供给大家日常使用。
因为迎春定了亲的缘故,她比探春多一匹布。
贾蓉也拿到了林黛玉的信,她的信件是随着林如海的信件一起来的。
当初他印刷了很多书籍交给柳伟涛带到江南去售卖,林家也得了一份。
那些书籍都归林黛玉管,她一本不落地看完了,还得到了好些心得。
如今正好写信来交流读书心得,也向贾蓉寻求解惑。
林黛玉给他的书信比给贾宝玉、贾母的书信还要厚实,若是被贾宝玉看到了,又要闹起来。
看了林黛玉的书信,贾蓉闷笑,“这丫头真是个书痴。”
接着他阅读林如海的信件。
林如海信件中说道:“滩涂晒盐的法子起了大效果,江南一带推广出去,如今盐价不会超过十文钱。”
“滩涂晒盐是好,造福了百姓,也苦了百姓。不良商户不断压价,为了卖出更多的盐,百姓也竞相降价。如此这般下去,不利于盐价的平衡。”
贾蓉当即回信给他出一个主意,让官府稳定盐价,官府的收购价始终要比商户的高半文钱。
为了这半文钱,晒盐的人会选择卖给官府,而不是商户。
官府下场控制物价才是最好的。
盐价高时候,能够放出盐巴去平抑盐价;盐价低时,能保障盐农的收入。
贾蓉进入图书馆,将关于官府与市场经济的书籍挑选出来,逐一翻阅,把适合林如海的书籍翻译。
好在图书馆里的时间不与外界对等,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做翻译的工作。
从图书馆出来,贾蓉去找鸳鸯消遣一下。
图书馆里的时间太枯燥了,让他觉得过了好长时间。
“我这般劳心劳力做什么?吃柚子不香吗?”
鸳鸯:“大爷,您说什么?”
“我说天黑了,我们早点睡吧。”
“今天你穿的是什么色的?让我猜猜。”
“让我看看树上的柚子是不是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