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贾蓉抛出的柳枝,还是那辅官的位置,都十分吸引人。
“这……有是有,只是那小子不懂办事,怕误了您的大事。”郑梅谦虚说道。
炎黄子孙都有谦虚的特质,面对好处不管有多喜欢都会先谦虚一番,最后勉为其难收下。
贾蓉说道:“我今后的主要工作,还是主抓农业,这里头少不得与大人多往来。中间有个人来走动,岂不是更好?”
贾蓉又说道:“郑大人家出来的人,哪个不是大才?你就放心叫他过来吧,明日到东阁来办事。”
“这……不行啊。”
“你就别推辞了,明日叫过来啊。我还有事,先走了。”
“可是,阁老……好吧。”
贾蓉:老家伙,明明想得很,还推三推四。
我要是不按套路出牌,你毛都没有。
最后一个名额,贾蓉给王启元。
王启元喜忧参半,“怎么想到我了?”
“你是跟我一起打拼出来的,不提拔你我提拔谁啊?”
“我考虑考虑。”
“这有什么考虑的?你入了东阁我们就挂一个农业司的牌子,成了全国总办事处。
到时候你就是全国总负责人,品阶不高但权利最大,你还想啥?”
“总得回去说一声。”
王启元的忧愁是张鼎和贾蓉关系密切,党派强大,迟早打破朝廷的平衡。
到时候如果皇上要打压贾蓉,但凡跟着贾蓉办事的人都得遭殃。
入了东阁就是彻彻底底的贾蓉人了,想撇清都难。
贾蓉遭殃,大家一起遭殃。
“得要回去商量一下。”
……
正月二十七日,大朝会上
张鼎等人请皇上立储君。“建储议急,故相召耳。”
“皇子渐长,储副所宜早定。”
“皇上,臣反对。”徐凯站出来说道,“皇子们年幼,尚且不知事,不宜立为太子。”
张鼎看向这位从荒漠过来的新贵。
你以为自己被封侯了就能当一盘菜了?
工部的一位郎中站出来说道:“臣附议,侯爷说得对。
物竞天择,如果皇子过早被立为太子,不利他的成长,只有相互竞争才能不断茁壮成长。”
还没等其他人反驳,翰林院就有人站出来说道:“国家大计,不可不慎。曩者太子躬定大事,功在宗社,位居东宫,已有定命。自是父子世世相承,只是皇子年幼,尚不知是非,不显仁义,不可急躁立为太子。”
“微臣附议侯爷,立太子关乎社稷未来,还请皇上三思,等皇子们长大了再说。”
皇上才登基几年,这么快就立太子,他自己也不想。
见到这么多人不同意立太子,皇上还是很开心的。
这时候,白川出来说道:“皇上,太子还是早些立下的好,这才能让更好的名师去教导。在悉心培养下的太子,才能担起泱泱大国的重担。”
皇上多了一丝不悦。
“皇上……”
“够了。”皇上大声喝断,“这事留到以后再说,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