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眼中,儒家才是至高无上的根本,经久不衰,几千年下来,大明自然也能如此。
“是啊是啊!”
朱炫继续说道:“不过,在下觉得,国外那些小国家,还有那些来自北方的各族,对于大明的尊重,并不是因为儒家的‘仁’、‘礼’、‘智’、‘信’之类的东西。”
“哦?”神色一动。
朱元璋奇怪地问道:「乖孙以为,这其中有何缘故?」
朱炫得意洋洋道:“我们大明,有这么多军队,可以击退蒙古,这一切,都是因为大明强大,还有皇帝陛下的强大。”
“哈哈……”咧嘴一笑,道:
这话中带着一些恭维之意,不过,朱元璋却很受用。
大明确实有这样的能力,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朱炫继续道:“外来的野蛮人,并不会对儒家有什么尊敬之意,毕竟人与人之间,总是会有不同的想法。他们不过是忌惮大明的军力罢了,对于外公所说的“以儒立国”、“以德服人”之类的话,孙子并无异议。而我所反对的,则是以儒家为唯一的准则,以一己之力,一家之言,便如之前所说,造就一批书生,一批不懂军事,不懂政治的书生,还谈什么治理国家?”
一切都回归了原点。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的话。
朱炫又道:“程朱学说一出,天地大势尽,人间欲望尽消,祖父难道不认为,对儒家有极深造诣的人,太过痴迷吗?就像方大师,我认为他也是如此,有些保守,渴望一个理想中的空灵之地。但不可否定的是,这位方大人的学识渊博,也是一位对国家的忠诚之士,只是,他的学识,也仅限于在大本殿中授课而已,至于治理国家,却是远远不足的。”
朱元璋一想,也对。
莫非一家独大,就出了问题?
朱炫继续说道:“并非全部都是儒家思想,而是希望能减少儒家思想在其中所占的比例。”
要实现意识形态的启蒙,必须从儒家的变革入手。
儒家并非不行,只是数千年来的演变,早已背离了原本的轨迹。
此时的儒家,已非孔家之流,也非孔孟之流。
一定要改变。
可是,数千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都在学习儒家,如何改变?
可以先从科考入手。
习得文武功,终有一日,将为皇家服务。
学者为何要看书?
因为,通过学习,就可以成为官员,一旦考试制度发生变化,就会带动整个世界的文人墨客,都会去看别的东西,这样才能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也正是因为如此,朱炫才会在论文中,提到八股取人。
不过,想要更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将会引发一次大规模的变革,到了那个时候,会有很多人提出异议,其中就有很多人,比如朝中的文武百官,比如国子监的人。
对于那些土豪商人,以及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朱元璋可以毫不犹豫的杀掉,用不着对他们仁慈。
可是,他不能死!
否则的话,朱元璋将会被冠上一个残暴的名号,留下千古骂名。
文人不能乱杀人。
朱元璋问:「乖孙以为,怎样才能减少儒家思想的比例呢?」
朱炫这是要改变儒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