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156.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回首都的飞机上,《电影报道》的陈炳坤反复查看自己录音下来的采访内容。
这些内容已经转换成了文本,洋洋洒洒,好几万字。
除了苏牧和徐半夏,他还采访了导演张梁,制片人等,对《流浪地球》整部作品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
“科幻片吗......”
陈炳坤觉得,这个剧组和其他的剧组似乎有点儿不一样。
虽然很多演员都是名不经传的新人,或者已经过气的老演员,但他们似乎在拍摄一种很新的东西。
这电影的确不同于过去国内拍摄的任何一部电影。
按陈炳坤原本对国内电影的了解,大部分导演和剧组拍摄电影依靠的是一时的灵感和过往的经验,因此出现了很多风格独特的导演,他的作品都难以复制,拥有着非常高的艺术性。
但国内一直缺乏的是成套的电影工业体系。
这是国外最擅长的。
在国外成熟的电影工业化体系之下,他们可以效率很高地,持续不断地产出商业大片,而这些电影,就像游戏领域的3A大作一样,是可以收割全世界的票房的。
《流浪地球》的摄制组似乎就在鼓捣国内电影的工业体系,陈炳坤在采访的时候注意到,他们拍摄的方法,使用的道具与服装都属于可以快速复现,重复利用的。
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有心拍摄《流浪地球》的第二部,那么很快就能拍摄出来。
陈炳坤觉得这比起什么苏夏CP银幕首秀,或者张梁导演空手套战狼之类的故事更加值得书写。
飞机已经起飞,窗外是晴空万里,陈炳坤遥望远方的山峦,他似乎看到了一座宏伟的行星发动机,正喷薄而出炽烈的幽蓝色火焰,指向无穷高远的天空,而在那高天之上,则是一个巨大的领航员空间站,正指引地球的前进。
很奇妙。
陈炳坤很少这样思绪飘摇,就像国内的电影,大多关注的是个人的生活,时代的变迁,却鲜少有让人仰望天空,思考宇宙和生命,未来的。
想到这里,他忽然有了思路,很快在文档上打下了这次报道的标题——《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流浪地球剧组见闻》。
另一边。
在陈炳坤撰写报道的时候,《流浪地球》剧组也在紧张地筹备之中。
车内部分的场景已经拍摄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是地下城和最后行星发动机内部的片段。
苏牧的高光时刻就在行星发动机这里。
有了前面一段时间的铺垫,地下城部分的拍摄十分顺利,徐半夏还认识了一些过来客串的导演,演员。
到了行星发动机的场景,就难拍摄得多了。
主要原因是这里有爆炸与倒塌的镜头。
爆炸戏无论何时都非常危险,哪怕现在技术已经进步,也依旧容易导致事故。
而且很多情况下,爆炸戏也难以重复拍摄,要追求一次成型。
“没问题了吗?”
张梁导演第四次和演员们确认了一遍路径和流程,确保万无一失。
演员们纷纷点头。
李鹤又看了眼剧本,暗暗点头。
他算是这一段戏里比较重要的角色,不但要穿越倒塌的室内空间,还要在短暂的休息之后接着演后续的剧情,操作电脑,说台词,表演,对他而言相当有压力。
“放心,有我在。”
苏牧拍了拍这位年轻人的肩膀。
所有人准备就绪,伴随着场记板的开合声,拍摄正式开始。
这一段剧情,是因为木星的引力,地球表面产生了地壳运动,地震在行星发动机周围迸发,导致建筑倒塌,而主角一行人则要进入到主控制室,重启这台转向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