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元曾发行过宝钞,在民间流传较为广泛,而且可以使朝廷迅速积累钱财,今日咱们就商议商议,这宝钞,该不该实行,以及,若是实行,该如何实行。
你们可以看看手里的折章,看完之后,我们再一起商议。”
朱元启听完,心中却是有些沉重,发行宝钞,确实是一个极为可行的方案,但不管是元廷,还是历史上的洪武年间发行的宝钞,最后的结果,都不是怎么好。
现在哪怕没有看朱元璋准备的折章,只是听朱元璋说,朱元启都感觉危险,只因为朱元璋把这个当做为朝廷敛财的工具。
朱元启脑海中甚至出现了一个荒诞的想法,那就是在朱元璋眼中,是不是宝钞一旦实行,只要他印得越多,大明就会越有钱?
朱元启不敢去想,万般凝重的看向折章。
朱元璋在说完之后,就一直暗中看着朱元启,见到朱元启的样子,朱元璋也是有些凝重。
过了半响,所有人将折章的内容看完,都开始思索起来,包括朱元启也是这样。
朱元璋的这份折章,在朱元启看来,列举的其实已经是比较详细了,从铜钱到银,再到金,都有相应的宝钞面额,最小的面额是十个铜板,又称十文钱。
十文以下,可以继续用铜钱交易,十文以上,用宝钞进行交易,同时十文以内的找零,也可以用铜钱,这样一来,对于最下面的百姓,考虑得也很周到,毕竟对于百姓而言,他们之间的买卖,还真就是以文为单位进行交易购买的。
除此之外,以后大明官员的俸禄,都用宝钞代替,包括宗室在内,同时往各地府衙,运送宝钞,单独让人进行兑换。
同时在十两纹银以上的交易,若是没有用宝钞,将会面临处罚,数额越大,惩罚的力度就越大。
其余方方面面还有不少,但朱元启看得真的是脑仁疼,对于金融,他并不怎么了解,在前世,他也没有怎么接触过,如今朱元璋要弄这套宝钞,一时间,他也不知道该往哪里挑毛病。
正在朱元启还在思考的同时,李善长便率先开口。
其实李善长也是没有办法,如今他虽然不是丞相,但他实际做的事,跟丞相又没有什么区别,这种事,他不先开口,其他人能先开口吗?
要是一直这样冷场下去,朱元璋发起飙来,第一个倒霉的还得是他。
“禀皇上,明王,在下认为,此法可行,不过,这宝钞,若是被人仿制,又该如何?另外,又该如何让大明所有人信服,以后都使用宝钞。”
李善长的这个问题,无疑问到了点子上,宝钞发行可以,但若是换成一张纸,一旦有人仿制,那就彻底乱套了,而使用最关键的,就是让所有人信服,让大明所有人都能够相信,宝钞代表的,就是金银,能够随时兑换回去。
其余刘基等人也是看向朱元璋,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哪怕是朱元启,也同样如此。
朱元璋看向李善长等人,却是一笑。
“百室问得好啊,这个问题,朕已经让匠作局的人试验过了,经过他们半月的努力,制作出来的宝钞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仿制的,朕这里正好有他们制作出来的宝钞,你们一起看一看。”
朱元璋拿出一叠宝钞出来,交给李善长几人,朱元启在一旁紧紧的看着。
这些宝钞,面值最小十文,随后是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一贯,而一贯宝钞,相当于铜钱一千文,白银一两,四贯相当于一两黄金,在这之上,就是两贯、五贯、十贯、二十贯、五十贯以及最大的一百贯。
最上方,有一行字,名为:大明通行宝钞,宝钞最外面的几个地方,有一些若隐若现的条纹,而在正中间之上,写着数额,字体较大,而在下方,则写着时间,比如现在就写着,大明,洪武元年,二月十八日辰时,宝源局印。
在这字上,配有大明印章以及宝源局印章,而在正中间,也写有四个潦草的大字:大明,洪武。
在这些字的旁边,都勾勒有条纹,而在其余地方,则是有画匠画出的图案,这些图案看着不着边际,实际却又相连。
整张宝钞,仔细看去,确实是经过一番打磨的,不是匆忙绘制出来的,显得倒是极为精致。
尤其是朱升,看着宝钞上的字迹与图案,简直欣赏得如痴如醉,沉浸其中。
朱元启看着这样,确实极难仿制,但这些,在专业的人手中,真的那么难仿制吗?
朱元启对此有着很深的疑问,而朱元璋仿佛是听到了朱元启的心声一般,便开始说了起来。
“这宝钞,名为大明通行宝钞,各方面都是咱与咱弟,一起想出来的,至于材质,用的纸张也是最好的,不易折旧,所用的墨,都是经过匠作局精心调制的。
上面的图案,也是画匠经过半月时间,才研究出来的,你们可以将宝钞拿起来看一看,随后再将宝钞移动到上方,再看。”
朱元启没有听清朱元璋后面说的什么,在听到朱元璋说这是他们两个一起想出来的时候,朱元启感觉心中一痛。
朱元启明白,一旦宝钞真的顺利发行,一旦被一直继承下去,创造宝钞的人,注定要被写上史书,并且是大写特写,加上他朱元启,也是为了让他一起流芳百世。
而若是宝钞进展不顺,后续无法继续进行,那这事最终也只会归咎到朱元璋头上,因为这是朱元璋提出来的,并且决议发行的。
朱元启此时的心痛,是觉得自己与朱元璋赌气,是多么幼稚的一个事情。
而朱元璋在看见朱元启的表情之后,嘴角却是瞬间上扬,他这么做,就是让朱元启来给他认错的。
他自己是肯定不会去找朱元启认错的,但朱元璋也知道朱元启的脾气,尤其是昨天马秀英去了朱元启那里一趟,也没有劝说成功,朱元璋早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
然而这个事,本来就是个小事,如今还有白莲教以及各样的事务要处理,朱元璋也不想与朱元启继续闹下去,就像马秀英说的,不仅让别人看了笑话,还让他们心惊胆颤的,无心处理政务。
这宝钞的事他这个时候拿出来,就是为了这点,正是因为朱元璋知道朱元启的性格,他相信,这事只要说出来,朱元启过后定然会主动找他服软的。
而李善长几人,已经是将宝钞放置于眼睛持平,朱元璋用火烛在一旁照耀,随即宝钞上的条纹开始变色,李善长等人一阵惊奇,很是惊讶。
随后再将宝钞放到头顶看去,宝钞上的条纹显得很是黯淡,要是不注意看,都看不到,而且其余字体,也开始变色。
李善长等人反复察看,朱元启这时也已经看了过来,同样觉得无比惊讶,这个时候的大明,在这块就已经这么厉害了吗?
朱元启还真是不知道这匠作局,竟然这么厉害。
李善长等人看了一会之后,也是激动的将宝钞放下,在他们看来,这个宝钞,想要仿制,不仅是字迹与画匠画出的图案难以模仿,尤其是这墨,几乎就难以研制出来。
而且匠作局的人既然能研究出这么一种墨,那么是不是表明,随着时间过去,还可以再次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