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世界的真相
布鲁斯·韦恩站在法庭的一角,默默注视着被告席上的萧显。他知道这场审判对哥谭市的未来具有重大意义,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向公众揭示萧显的真实面目。
陪审团成员中的女性全是萧显的粉丝,检方提出异议,提出她们可能有倾向性,萧显的方面的律师则提出检方可能存在性别歧视,最终陪审团还是维持了男女1:1的比例,其中的女性都是不上网也不追星的女性,但无所谓,就算检方找一群瞎子来,萧显也能用道法影响她们的判断。
陪审团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制度,是一种由特定人数的有选举权的公民参与决定嫌犯是否起诉、是否有罪的制度。
好处就是陪审团制度通过分权制衡,审判监督,让公众分享了司法权力。
坏处就是,陪审员缺乏法律知识和司法经验,很难做出公正的判决。那些不懂法律的陪审员不是依据法律而是个人知识和个人喜好,进行主观臆断。
陪审团的成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民众,而众所周知阿美莉嘉民众的智商,道德水平和脑回路的往往会参差很大,12个陪审团成员当中混进去一个甚至几个逗比是常有的事。
民事事件中倒还好,一般只要求简单多数通过,混进去的逗比不多就问题不大,但在刑事案件当中,要求陪审团意见全部一致,简单来说就是混进去一个刺头,案子的结果就会走向谁也无法预知的方向。
就比如电影十二怒汉中,有一个人坚持反对意见不妥协,最终就使得审判结果两极反转。
在生活中,因为陪审团个人喜好,或者单纯的想赶紧回家而错判的案子一大堆,其中被告人的形象也会对案子造出极大影响。
比方说,孕妇,老人,小孩,美女,他们被陪审团同情的概率就远大于男人,白人又大于黑人,总之这是一个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极大的制度。
有时候一个美女凡人,相关犯罪明明证据确凿,但陪审团里混进去了一两只沸羊羊,就是死活认定美女无罪,其他人要么和他耗着一轮又一轮的投票,要么也跟着投无罪得了赶紧完事回家玩手机,反正受害者也不是他们。
而审判刑事案件时,如果陪审团作出了无罪裁决,被告必须被当庭释放。对此,法官必须接受而无权搁置,这体现了陪审团裁决的终局性和决定性。
也就是说萧显这种情况,只要有一个陪审团成员坚持认定萧显无罪,萧显被判有罪的概率就微乎其微,而萧显往那一站,还没开口一半的陪审团成员就已经在心中认定萧显无罪了。
审判开始,法庭的气氛异常紧张。检察官列举了萧显作为黑暗君王的种种罪行,并展示了确凿的证据。然而,萧显始终保持着自信的微笑,他的眼神似乎在向在场的每个人释放魅力,让他们对自己的指控产生怀疑。
布鲁斯·韦恩绷紧了神经,观察着陪审团成员的反应。他明白,萧显正在利用他的外貌和魅力影响陪审团,试图将自己洗脱罪名。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布鲁斯设法与陪审团成员取得联系,试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揭示萧显的真实面目。
然而,陪审团成员对布鲁斯的劝告置若罔闻。以全票认定无罪的结果,宣布萧显无罪。尽管证据确凿,但他们的判断却受到了情感和主观因素的干扰,审判结果令布鲁斯·韦恩不由得对陪审团制度产生了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