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下乡调研2
侯楚话还没说话,就被个叼着个烟斗的老头打断:
“难得,终于有人想起了我们这群苦哈哈了,我们这有句话,小病苦挨没得治,大病没钱治不起,有急病的更别说了,很多直接倒在了浦江边上,你知道为啥吗?”
老头的话似乎引起了更多人的说话欲望,也有人满脸同情之色补充道:
“就去年,隔壁大队一个孩子得了乙什么炎的;咱们这附近没有医院,病情一拖再拖,好不容易送到城里治疗,住院一个月,小孩残废了,还花了300多元钱,一个劳动力一年才赚20块,这300块,五六年都还不清。”
“大病一次,家里一只猪白养。”
“就前几个月,咱们大队有个孩子发烧,正好碰到摇铃医路过,孩子他爹好吃好喝伺候着,好不容易求他来治病;
用了针,结果孩子的烧没有退,后来没办法,还是进了城里,一问医生才知道,几角钱的一针安什么近的就骗走了十多元,这不综桑嘛!”
........................
侯楚涵养很好,被打断了也没生气,只是用笔记着村民的陈述。
心想这些案例可真有点血淋淋,饶是他铁石心肠,内心也有些触动,对着最先打断自己说话的老头说道:
“因为浦江隔绝了东西两岸,东岸要去西边至少要花个一天,急病就在于一个急字,您说的是路上待太久了耽误了治疗对吧?其实路程我亲自体验过了。”
、“看病贵,看病远,骗子医生,这些我都记录了,大家还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老人闻言有些沉默,叹了一口气:“欸.....我们这太穷了,留不住医生,以前镇里好歹有个小医馆,也能看些粗病,关了后就没有了。”
“是啊,太穷了,医生了留不住,就连摇铃医都不怎么愿意来。”
“领导,能不能留一个医生在我们大队里啊,哪怕每户每年交点钱都愿意。”
侯楚知道,刚才的义诊埋下了初步的信任,当即站起来,双手下压,说道:“我是说如果啊,如果我们在大队里面给大家培训一个医生出来呢?”
“真的嘛?可培训出来人家就走了啊,城里大把机会,这可是铁饭碗,哪里会待在我们这穷乡僻壤。”
“领导,能不能申请派一个医生啊,诶,孩子他二舅就是死在看病路上,我们农村真的难啊..........”
叽叽喳喳很多内容,侯楚一一记下,当场和支书打了个招呼,就把人带到了一个屋子,开起了座谈会,说是座谈,其实闲聊的性质更多,侯楚在聊天之余顺便提出适合的方案而已。
很多人在听到合作医疗,还有赤脚医生制度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将信将疑的。
在他们朴素的价值观念里,主动送给他们的,不一定是好的,而且还要交钱,肯定以后会有什么猫腻,可事情还没明朗前肯定不能轻易表态。
侯楚口才很好,把制度还有运作模式都讲的很清楚,可见村民还是半信半疑的样子,他也没心急。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赤脚医生制度还好,只是合作医疗有点难说服,涉及到钱的事情,村民可是很敏感的。
他也没打算一时半会就把这件事情上马,只是在笔记本上默默的记下了座谈会的内容。
外面在义诊,里面在座谈会,甚至构成了一副奇怪的乡村景象,只不过里面的侯楚越听越觉得心惊,也越听主意却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