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剧变
程舒阳站起身来,走到国柱近前,拍了拍肩膀,意味深长的说道:“隆成往返途遥远,国柱此行辛苦了!”
“大人言重了,国柱自知责任重大,丝毫不敢耽搁。
从漠北一路绕道朔方,庆州直扑隆成,总算是将大人交付的密信,送到了都督府李震将军的手里!”
“隆成现在的局势如何?”
“隆成李绩已经备战了数年,无论是兵源数量,还是单兵作战素质,都已经比先年增进不少。”
“为了积累足够的粮草,李绩在皇帝的默许下从江淮,镇海一带转运盐铁。
短短的数年,便使得隆成镇成为关中第一大镇。
总兵力突破十五万!”
听了这话,程舒阳顿时满脸的兴奋。
如果真有这么好的效果,那么朝廷肯定会在近期,有进兵河西的准备。
“既然取得了如此成就,那朝廷是何态度呢?”
“这?”
“怎么?难道朝局有变?”
“不瞒大人,属下从李震将军那里知悉,长安方面有变,李绩正奉命回朝!”
“什么?”
程舒阳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听到长安方面有变,整个后背都开始发凉。
额头上,沁出了豆大的汗珠。
脸色阴沉。
国柱自知不能隐瞒程舒阳,随即道:“大人,皇帝偶感风寒,处理朝政之事,有心无力。”
听了这话,程舒阳如遭雷击一般怔住了。
若此事被他人所知,极有可能令各地藩镇趁机而起。
一旦中原混战开始。
那么,将危险重重。
“大人稍安,我们此时不如静待消息,说不定会有希望!”
“大人,属下这里还有一封李震将军写给大人的密信。”
说话间,国柱掏出书信一封,交到了程舒阳手中。
一看到有李震的密信,程舒阳的双眼顿时恢复了精神。
随即接过书信,熟练地打开。
大致的意思,就是安抚程舒阳静待朝局的稳定,最后是鼓励要对朝廷有信心。
程舒阳一字一字的阅读完后,扬天长叹一声,道:“哎,可能这就是天意啊!”
此话一出,众人一阵沉默。
另一方面的长安宫城,乾元殿。
等待了数十日的李绩,终于在太监王硕雷的引见下,见到了李世民。
行礼过后。
李世民问道:“李大人不辞劳苦,从岐州赶来长安,到底有何事启奏?”
“陛下,请恕微臣直言,如今我隆成军马准备就绪,随时都可以出兵凉州,驱逐贼人!”
听了这话,李世民当即道:“此事容后再议,朕甚是头疼。”
李绩摇了摇头。
随后,李绩被加封为司徒,李涓被加封为亲王上柱国。
二人实则明升暗降。
不得不回朝接受任命。
李绩回朝前夕。
岐州将军府。
一众镇内军官齐聚一堂。
对于李绩的离开,反映最强烈的,自然是陇州都督府李震。
此时的李震,依然想着出兵河西,为国建功立业。
可是,唐太宗的变化那么大,他也难以接受。
帅堂之内。
李震站起身来,眼神凌厉的望着李绩,怒道:“父亲,皇帝什么情况!”
一听到这话,其他州将纷纷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