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后续影响
就在规划大会举行的时候,网络上,科学奖励大会的关注度依然火爆。
有人在羡慕着台上的各位获奖成员,拷问着自己为什么获奖的不是我。
有人开着千度,搜索着获奖的技术到底牛在哪里,见见市面。
大多数人其实都是看个热闹,看个稀奇。
尤其是刘青,竟然以21岁的年纪,就获得了自然科学一等奖,实在是太牛了!
不过,到底是什么样的科技发明,支撑起他的封神之路呢?
一大堆好事着都在分析。
合成淀粉技术?
难道是之前刘青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那几篇论文?
当下就有不少人下载下来,准备认真学习。
然而,却有不少人表示质疑。
因为自然上的那几篇合成淀粉论文,虽然确实提供了几种淀粉合成的新路线,让人耳目一新,但是并没有达到能够在工业上大规模推广的条件。
这样的技术,了不起有些科研价值,又岂能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
网络上,隐隐约约有些人在带节奏。
“刘教授发表的这三篇论文,确实将合成淀粉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可要说这几篇论文,能够支撑他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也太难以让人心服口服了吧?”
“那三篇论文我也看了,很有想法,实践起来也算不错,可是和往年的自然科学一等奖相比,水平多少有些不太够吧?”
“我听说,我听说啊。我有一个朋友是评审委员会的,听他说自然科学一等奖本来属意的是周教授,都要确定下来了,可是在最后关头,有人把刘青推了上来!”
“不会吧,这可是咱们种花家的最高奖项,这也能走后门的吗?”
“嘿,不可说不可说。你看刘青才多大啊,21岁?就算他从娘肚子里开始学,这个年纪又能学到什么?”
“还不是后面有人!”
质疑刘青的人仿佛突然找到了组织一般,疯狂的在网上黑了起来。
有“牛粉”看不过去了,竟然有人胆敢黑刘教授?
那还了得!
“刘教授也是你们能够置喙的?”
“哪里来的黑子,吃不了葡萄就说葡萄酸!”
“刘教授的论文你们看得懂么?张口就来!”
“还敢质疑走后门?自然科学一等奖也是能走后门的?有本事黑子也拿一个回来呀!”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人必非之!有本事就拿出证据来,左一个我听说,右一个我有一个朋友,能不能换一种套路!”
“21岁怎么了?人家甘罗12岁就拜相,霍去病21岁就封狼居胥……天才就是天才,又岂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
“黑子不解释!”
“……”
红黑双方在网络上激烈争论,热度飞一般的起来。
路过的人纷纷加入其中。
其中就有不少懂行的,或者自称是专家教授的人当场就做起了分析,将以往的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罗列出来,论述他们的获奖技术到底牛在哪里,有何重大意义,为什么能够获得一等奖。
然后又把刘青的人造淀粉技术——那三篇论文给罗列了出来,从头扒到了尾,结论是和之前的一等奖相比,名不副实!
这下子,就像是捅了马蜂窝一般,更多的人在网络上争论起来。
江州市,某个工业园内。
石铁吨记录下最后一组数据,便回到了自己的办公桌,掏出了手机。
几个月前,他本来还在江州大学农业学院的下属试验田,跟随者导师田少兵做着水稻培育的研究工作。
然而,刘青的合成大米一出,彻底击溃了他们的科研热情。
当初田教授还给他们打气,说合成大米太贵,注定不可能推广开来,让他们不要灰心云云。
结果只过了两月,田教授就再也说不出这些话了,甚至比他们这些人更绝望!
首先是上级部门直接下发了一条红头文件,上面大写着“关于取缔江大农学院水稻研究的若干项决议”几个大字。
整个水稻研究项目,直接给下马了!
晴天霹雳一般,田教授直接就愣了。
怒气冲冲地找上学院领导。
领导倒是很有耐心地给人解释:“没办法,这是更上层的决定,必须要服从大局。”
“伱们要么转型,研究其他的粮食种子,要么辞职再就业……”
“对了,上面还发来通知,以前搞水稻和小麦等主粮种子研究的科研人员,可以直接报名进入合成粮食生产工厂,他们会优先考虑。”
“这些新创建的合成粮食工厂,直属于储粮集团,绝对的国企,里边的待遇不比咱们学校或者研究所差!”
“老田啊,合成主粮已经是大势所趋,上面已经决定了大规模推广,国内只保留1亿亩的种植面积,其他全都改种大豆或者其他经济作物。”
“因此,除了少部分的水稻研究所以外,大部分都得转型。不只是咱们江州农学院,就连种花农业大学里面的水稻研究项目,都被下马了!”
“可是领导,我还是不明白!”田学文急得嘴唇边都起了水泡,看向领导的目光都能喷出火来,“合成大米需要用到精致淀粉吧?精致淀粉又从哪里来?这成本可比种植大米贵了一倍都不只,上面怎么就开始大规模推广了呢?这不是乱弹琴吗!”
“谁给你说合成大米比种植大米贵了?”领导瞪了他一眼,最终还是无奈地摇摇头,叹了口气道,“算了,反正迟早你也会知道。就这么给你说了吧,合成主粮需要用到的淀粉,人家刘青刘教授早就解决了,直接工业化大规模的合成,成本低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具体的生产技术连专利都没有注册,更没有发论文,处于严格保密当中,并非自然杂志上发表的那三篇论文!”
“……”
回来后,田学文整个人都是魂不守舍的。
几十年的心血,竟然直接被人降维打击,除了还能够丰富水稻种子的基因库以外,几乎沦落到了一文不值的地步,一时间,他又怎么接受得了?
一想到从领导办公室回来以后,自家导师那副魂不守舍的模样,石铁吨也是感同身受,心里都在滴血。
好在,田教授给他们这些人带回来了江州大学的推荐信,给了他们一个额外的选择。
拿着推荐信,他们非常顺利地进入了合成粮食的生产工厂里任职。
嗯,虽然大部分人都看不上进工厂里“打螺丝”,但是还是有少数人没有选择的余地,怀着试一试的心思,无奈地加入了这些把他们变成了灵活就业人员的罪魁祸首。
石铁吨就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其中之一。
没办法,他也要吃饭啊!
至于为什么不转行搞其他农业研究……就连田教授一时间都不知道转什么行,他又能转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