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望向刘备,循循善诱道:“使君,这些顶级谋臣,自视甚高,你要亲自去请啊!
“你看赵王刘羽,雄才伟略、庞然大物。但手下谋主郭嘉和荀彧,还是靠他绑架得来,霸王硬上弓。
“后面靠着人格魅力折服了两人,这才为赵王效力。并且荀令君为赵王举荐了多少人才?
“使君要懂得主动出击,就算被拒绝一次,你可以两次、三次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一定会感动那些自视甚高的顶级谋臣。
“而这些人所带来的士子名流圈子,就会逐渐在使君的背后形成一股恐怖的力量!”
高要说的刘备蠢蠢欲动,那连战连败浇灭的雄心壮志,又再次死灰复燃起来了!
是啊!赵王刘羽哪一点不比自己强?大汉诸侯王,赵国封王,势力庞大,雄才伟略。就这样还没有谋臣投效,还要靠自己去绑架!
他刘备何德何能,还在家中坐着,等着人家顶级谋臣主动过来效力?
失算了!
真的是失算了!
刘备以前觉得自己出身卑微,其实是有些自卑的。他在织席贩履的时候,都是自称“在下”、“小人”、“草民”,后南征北战方才稍微好一点。
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自卑的性格随着他平步青云,还是有些隐隐的痕迹。这也就导致,他平时不敢去聘请那些士子名流。
就算刘备去了,人家一个拒绝,他也不好意思的回来了,再也不敢三番五次去叨扰人家!
这就是大错特错了!
这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就如同交友谈恋爱,脸皮厚才能成大事,脸皮薄就只能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了!
“受教了、受教了!”刘备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有些大彻大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言重言重了!”
高要谦虚回礼,旋即接着说道:
“使君如今败走徐州,虎落平阳,那些家族实力庞大的士子名流,可能会有些犹豫,那些大家族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他们不会雪中送炭,只会锦上添花。
“因此这时候也不要去招降他们,那只是自取其辱,但可以建立联系,未雨绸缪嘛。这些大家族子弟不行,可是那些没落的士族,或者说寒门子弟,那就没问题了!
“因为中原战乱,士族有些避祸幽冀,有些南下江东荆州。这些无依无靠的流亡北士,同样也可以想方设法表达善意。”
这些都是经验之谈,别看没有实际内容,但都是经过摸爬滚打后得到的教训和经验,这可以避免刘备少走很多冤枉路。
刘备感激不尽:“先生身居江东,却对千里之外的荆州了如指掌,备佩服啊!等备到了荆州后,一定会想方设法找到这些士子名流,礼贤下士拜访他们!”
“不可!”
高要说道:“使君如今是走投无路,前往荆州投靠刘表。若是兴师动众的拜访士子名流,恐怕会被刘景升猜忌。
况且荆州士子众多、经史子集派系众多,使君可知谁是真才实学?谁是纸上谈兵之辈?那些真正的顶级谋臣,都是隐居在山林中的隐士,使君又如何寻找?”
“还望先生赐教!”
刘备这时候态度恭敬了不少。
身后拱卫的关羽和张飞,戒备的姿态都逐渐松懈下来,神色中带上了一种庄重!
若是带着杀气、带着戒备聆听佳音,那是对高先生的无礼!
这等真情肺腑之言,绝对是为他们指明方向、指点迷津的灯塔,在他们迷茫的时候,给了他们希望的曙光!
这就是一种恩情!
“使君可听说过一句话——”高要没有卖关子,开门见山的说道:“卧龙凤雏,得其一人可安天下!”
轰隆!——
这个评价,直接让刘关张都愣在当场!
刘羽与高要一路交流下来,可以肯定此人绝对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辈。很多历史传记信手拈来,刘备都受益匪浅。
高要为刘备指点迷津,言明让他取荆州。后面让他招降士子名流,其实就是取荆州的办法。但刘备仁义,拒绝了这个提议。
但种种迹象都表明,高先生乃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儒贤才!这样的圣贤,竟然说出这么一句“卧龙凤雏,得其一人可安天下!”
那简直就是将“卧龙凤雏”无限拔高到极限,堪称大汉天下最顶级的人才,宛如汉初三杰一般的人才了!
其实这倒是刘备想岔了,高要不是学富五车、才华横溢,而是因为这些全都是他亲身经历的历史,就算是文盲,也能说得头头是道,指点江山!
甚至汉初三杰,高要都当面交涉过!
至于对诸葛亮的认识,未来随便揪出一个人都知道诸葛亮,可谓是妇孺皆知、老少皆知啊!
高要以穿越者的先知先觉,如今在给刘备指点迷津,提前帮助他少走很多弯路而已!
“高先生口中的卧龙、凤雏是何人?”刘备急问道。
“卧龙乃是隆中诸葛亮雅号,字孔明,诸葛亮乃徐州琅琊人士,避祸荆州,其叔父乃是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就隐居隆中,此人……”
高要正想要将诸葛丞相大肆吹捧一番,但旋即说着说着就愣住了!
诸葛亮,如今几岁来着?
如今是公元197年,距离原历史刘备逃亡荆州,而后三顾茅庐,爆发赤壁之战的时间点,那是公元208年左右。
那时候诸葛亮初出茅庐,方才二十多岁,如今刘备提前差不多十年时间入荆州,高要正想要借此为他指点迷津,但突然想起来——
人家诸葛亮说不定还没成年啊!
这时候的诸葛亮,还是未来哪个经国济世之才的诸葛丞相吗?!
高要陷入了沉默!
“诸葛玄?原来是琅琊诸葛氏……”
刘备身为曾经的徐州牧,对诸葛家倒是略有熟悉,不过此时高要突然停顿,让他不解问道:“先生怎么了?”
“嗯……”
高要想了想,甘罗十二岁为相,诸葛亮如今至少十七八岁,那也不是等闲之辈,他继续说道:“使君到了襄阳,可以想方设法拜见邀请卧龙凤雏,请他们出山相助。”
“先生,那凤雏呢?”
“凤雏庞统庞士元,襄阳人士……”
高要简单将庞统介绍了一遍,但就不如诸葛亮熟悉了,只知道他死在落凤坡了,不过没关系,高要说道:
“使君到达襄阳后,只需要找到一个人,就能找到卧龙凤雏,以及与其交好的徐庶、崔州平、石韬、孟建等隐士,若是有他们相助,使君东山再起,指日可待!
这些隐士才子,使君一定要礼贤下士拜访,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一定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徐庶应当仰慕使君为人,可先从此人下手!”
刘备心潮澎湃,急问道:“多谢高先生,不知是何人?”
“水镜先生司马徽!”
高要说道:“此人隐居在襄阳檀溪,乃当世大才。
此人对功名利禄不感兴趣,淡泊名利,怕是不会出山相助,但他对荆州才子交往甚密、一清二楚。以使君的仁义才华,必能折服此人!”
“水镜先生司马徽……”
刘备念了一句,将之铭记在脑海中,旋即后退两步,对着高要行大礼道:“多谢高先生指点之恩,备没齿难忘!”
“使君无需如此大礼,我说过了,我也有私心。”高要赶紧将刘备扶起。
刘备这时候又疑惑问道:“高先生到底有何私心?但说无妨,只要备可以做到,必会全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