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我司马光,给亿点面子吧!
汴梁城之外,贡院。
从门外走进来之后,司马光对三人拱了拱手,说道:“这次策论的试卷,还要劳烦三位同僚了。”
此次会试的考官,百分之八十都是从礼部和吏部抽调的,他们或许能分辨出来考生的文采如何,但要分别出策论的优劣,定出先后名词,还是要靠这三位协考。
孙太医负责审阅有关疫情控制的第二道,拱了拱手,说道:“分内之事,宰相大人客气了。”
京东路提刑宋郊与司马光是多年的至交好友,和他则没有那么客气,微微点头,拿起了一叠考卷。
司马光看向水部郎中陈学古,说道:“陈家历来擅长治水,这道有关治理水患的策论,就麻烦陈郎中了。”
陈学古面无表情的摆了摆手,说道:“不用了,不过就是些马屁文章,有什么好看的,一群整天只知道读圣贤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难道还能真指望他们去治水不成?”
司马光有些无奈,水部此次将陈学古派过来,他就知道会出一些事情。
这位陈郎中,虽然官职不高,但在兴修水利,治理水患上,却是有真本事的,只不过他平日里为人太过清高自傲,脾气又倔又硬,对于近些年朝廷策论取仕的现状,极为不满。不过这也没办法,陈学古的祖父那是太宗年间的宰相,位高权重,虽然现如今已经不在了,但是谁都给几分面子。
陈学古认为,近些年来,科举的策论早已失去了策论的本意,太过注重于文章本身,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策”,仕子们文章写得花团锦簇,但通篇下来,都是些空话套话,最后取的,都是些只懂怎样写文章,不懂如何治国的庸才。
科考中的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但司马光却认为,没有陈学古说的那么严重,摇头道:“陈郎中此言差矣,考生之见识与学识,参差不齐,也未必都像你说的那样……”
他从桌上拿过来两张试卷,说道:“这两份,都是今年策论的优秀之作,陈郎中且看看。”
陈学古虽然不觉得这些考生能想出什么有用的方略,但也知道司马光不仅是主考,更是宰相,他的面子,还是要稍微给亿些的。
他接过两份试卷,看了看之后,脸色稍稍缓和,却还是摇头说道:“只是重复前人的东西而已,看似头头是道,实则毫无用处,鸡肋至极。”
司马光摇了摇头,说道:“殿试考生,大都是些年轻学子,张大人总不能将他们与水部官员相比。”
陈学古最终还是退了一步,坐在属于自己的那张桌旁,便算是屈服了。
毕竟这是殿试,事关重大,他心中就算再不满,也要服从朝廷的安排,随心所欲的下场就是被皇帝罢官。
他坐定之后,拿起一张白纸,若是真的遇到了什么优秀的策论,也好记录下来。虽然这个可能几近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