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破城
崇祯皇帝的推进速度之所以这么快,和他没有受到什么抵抗是密不可分的。
由于崇祯皇帝是正统的皇帝,大明的老百姓都认可崇祯皇帝的合法性,而且几乎所有人都觉得,那些读书人和王爷们按照崇祯皇帝的要求交税是合理且正当的。
最为关键的是,崇祯皇帝的特别能打啊,北汗跪了,东虏没了,南直隶的渣渣们直接被超度了。大家都知道,崇祯皇帝他不是和你讲道理的,而是直接把不服的人全部送去西土极乐世界。
抵抗崇祯皇帝等于必死,这件事是大家的共识。
最后也是最现实的一点,投降崇祯有好处啊。
于是崇祯皇帝的带路党如雨后春笋一样的冒了出来,反动的王爷们就只能坐困孤城了。
襄阳一座孤城而已,崇祯皇帝都懒得去打,很快就扑灭了各地反动派的抵抗,实际上就是各地团练兵投降了崇祯皇帝。
那么崇祯皇帝很快就要面对这次叛乱的最后一个坚城,襄阳城。
要知道,襄阳古城之所以被称为“华夏第一城池”,是因为它规模宏大,固若金汤。古城周长为7322米,高8.5米,宽5~15米。护城河最宽处约250米,平均宽度180米,是北京护城河的三倍,是华夏古代最宽的护城河。
襄阳城地势较高,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北面、东面、南面被汉江环绕,西面是万山,西南面是羊牯山、岘山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山头,一共有十几个,与岘山隔江相对的是鹿门山。
襄阳东控桐柏山、大洪山,西扼武当山、荆山,汉江三面环抱,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固若金汤的城池,要想攻下襄阳城并非易事。襄阳城临江而立,北面的城墙距离江边只有几十米远,敌军稍微靠近,就成为城墙上弓箭手的靶子,很难通过汉江进行攻城。古城南面和东面的汉江沿岸,大都是滩涂,大船根本就靠不了岸。
总之,襄阳城河宽山高,步兵,骑兵,水军都很难攻入。
当年蒙古大军围攻襄阳六年无可奈何,最终还是守将投降,才让蒙古人入了城。
可以说一个正常人面对襄阳这种坚城都是很难有什么良策的。
唐朝名将李靖牛逼吗?
他也不敢硬拿江陵,而是通过奇谋取城。
但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历史。
当年抗拒六国的函谷关牛逼吗?
汉代以后的函谷关在哪里?
技术进步是可以改变战争方式的。
崇祯皇帝这种不讲武德的狗皇帝,在皇家科学院砸了多少钱?
爆出来的黑科技都足以攻破襄阳了。
攻坚战,无非就是把守军杀光嘛。
守军都死光了,再坚固的要塞也得跪下唱征服。
但是崇祯皇帝的科技进步,杀伤力都特别大。
比方说打盛京的时候直接就是基洛夫飞艇往下丢燃烧弹的组合。
因为盛京不肯投降崇祯皇帝皇帝,崇祯皇帝就直接上燃烧弹。
不肯投降,那就去死,没什么可说的。
但是这里是襄阳啊,崇祯皇帝能往里面丢什么燃烧弹之类的东西?
那和项羽有什么区别?
所以一切可能造成大规模平民死伤的计划,直接都被崇祯皇帝给否决了。
思来想去,崇祯皇帝直接带着一队精锐去劝降守城的官兵。
之前的劝降之所以不成功,实际上就是这群襄阳的守军被那群王爷们给洗脑了,觉得崇祯皇帝打进来他们都不能活。
这纯粹就是被害妄想症,崇祯皇帝怎么可能会华夏子孙下这么重的狠手?
造反这种株连九族的大罪,崇祯皇帝都是只杀三族,流放九族的。
这是只针对首恶的,底层小兵只要投了崇祯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
襄阳城的荆王朱慈烟就守在襄阳城墙上,看着将襄阳围的结结实实的崇祯大军害怕的不行。
是哪个蠢驴说他有天命?
是哪个蠢驴说崇祯皇帝手下全是老爷兵?
是哪个蠢驴说天下都反了崇祯,结果就他们这群蠢王造了反,天下英雄都跟死绝了一样不肯造崇祯皇帝的反。
荆王朱慈烟的造反事业马上就要失败了,结果这货一直在把自己当成皇帝。
他打仗的本事比崇祯皇帝差远了,但是他的架子却比崇祯皇帝还足,他一边用力眨着有些酸胀的眼睛,一边用低沉的声音威严地说:“拿茶来。”
一位年老的太监殷勤地跑了下去,又殷勤地跑了回来,手里多了一杯滚烫的茶,里面还非常讲究地加了荆王朱慈烟最喜欢的牛奶和糖。
可同一时间,下面的士兵们都在吃什么?
吃糠咽菜都算是好的!
多少人都在饿着肚子呢!
由于崇祯皇帝的大军推进速度过快,襄阳城内的粮食严重不足,至少和他们这些逃亡进襄阳的人来说,粮食是根本不够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