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沈瑾瑜愣了一瞬,随即立马动身往宫里走。
东挞已经好些年没有犯边境了,怎么会这么突然?
他不敢慢一分,赶到养心殿的时候,朝中重臣都已经到了,陆韬坐在龙椅上焦头烂额,底下的大臣正吵的水深火热的。
有主战的,有主和的,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什么也听不清。
“好啦,诸位先静一静,咱们现在需得静下气来商议,越吵越没有结果,”秦怀明捋着胡子厉声喝止道。
秦怀明的话一出,群臣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直到安静下来,陆韬才开口,
“你们有主战的,有主和的,都出来说说这其中道理来。”
主和派是以方长安等顽固派老头儿为主,陆韬的话音一落,立马就有人上前来说,
“皇上,臣以为还是以和为主,去年大晋各地大大小小都闹了蝗虫,庄家收成不好,收到国库里的粮食比前年来讲,锐减一大半,今年又多雨,眼看粮食收成也不乐观,若是贸然开战,国库的粮食又能撑多久?”
“是啊陛下,朔北边境几州的土地本就不容易种成粮食,战火一烧,百姓拿什么活命?国库的粮食一面要支援军队将士,一面要支撑大晋百姓,还要抽出来给朔北百姓,几番分摊,又剩多少?”
“百姓好不容易过了几年好日子,这又要开战,最后苦的还是手无寸铁的大晋子民啊!皇上!”
这些老头儿虽然顽固,但所说的话又处处点在关节上。这两年收成不好,国库粮食不多,若要开战,粮食肯定不够。
“皇上,臣以为,几位大人所说固然有理,但别忘了一点,”唐远青上前两步正色道:“前几次议和,大晋总共让出了三座城池,两处关口为代价,若此次再议和,代价又是什么?五座城池还是十处关口?东挞部落,贪得无厌,他们的目标根本不是你让出去的那点土地,而是整个大晋的疆土、百姓、粮仓!一味忍让只会让他们觉得我们大晋软弱无能,自古只有强者才能长存!”
“唐大人所说十分在礼,东挞人不会因为我们的忍让而放弃发动战火,唯有将其一举歼灭,大晋百姓才有彻底的安稳日子过!国库粮食不够,那便调动东南和东北的两处粮仓支援!”
一直不曾说话的沈瑾瑜也上前一步道:“朔北的冬天快到了,东挞此举分明是要为其部落囤够足以过冬的粮食,朔北严寒,庄稼没什么收成,大晋让出去的城池也根本不足以满足东挞人的需求,所以他们只会得寸进尺,此次进犯,他们势必会倾尽全力,故臣以为,此次不宜议和,而应倾力反攻!”
唐远青率先附和:“臣附议!”
郑离:“臣附议!”
“臣同意沈大人的话!”
就连秦怀明也点了头,“陛下,忍让不是大晋的风范,东挞在一日,大晋边关就别想安宁,镇北候的急报上写了,东挞此次进犯动用了比以往都多的兵马,恐怕不是议和能解决的了。”
陆韬明白了秦怀明的意思,他深吸了一口气,提声道:“我大晋数不清的英勇儿郎,不惧东挞人的弯刀,既然要挑战朕的底线,那便打!打到他们滚为止!给多了好脸色,也是时候赏他们一顿鞭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