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时,你老实跟朕说,有轨道路的计划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世民略有些不满地责问道。
韩东时第一时间先装个傻:“陛下指的是哪一方面,臣提供的各种计划是有什么不妥吗?”
李世民直接挥手打断了他的狡辩:“所有计划都没问题,但是太零散了!今天说要在山区修,是为了运矿藏,明天又要往北疆修,是为了运兵运粮,再后面又要往关东之地修,为了商贸,今天又提出在平原修,在河道之上连大桥一起修。”
“每一个听起来都是合情合理,可是如此零散,根本就是一个整体计划的小部分,朕虽然没有亲自主持过什么工程,领过兵!”
李世民统领过一个方面的大军,而且乃是极有经验的统兵大将,他自己也会把一个大的战役目标拆分成很多的小目标,所以看到韩东时这么“多”的零碎计划之后,自然敏锐地感觉到了异常。
“说吧,朕知道,以你的才智,必定是隐藏着一个极大的总体目标,若你否认,那会让朕小看你的!”
韩东时本来也不太看重李世民的态度,不知为何,听到他这句话,让自己格外不服气。
“陛下真想知道臣的完整计划?臣倒不是有意隐瞒,只是怕您承受不住啊。”
李世民气极反笑,已经多少年没有人敢如此对他说话了。
“有意思!把你的底牌全都拿出来,看看朕是否真的如此不济事!”
韩东时微微拱手:“那就请陛下稍待,臣回帐中取些图纸过来。”
……
韩东时亲自制定了规模惊人的有轨道路修建计划,哪怕只是草图,还需要实地考察之后,才能完全确定。
可草图的规模也非常惊人,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人能帮得到他,所有路线都要他亲自规划,规模越大越难以完整记忆,韩东时也需要实时记录在图纸之上,而且随身带着方便任何时间进行查看。
现在李世民既然发觉不对,想要看看自己的完整计划,那就让他看呗。
假如李世民直接被吓得腿软……呵呵,到时候还指不定谁看轻谁呢!
他带着小小的恶意,抱着图纸返回到李世民的御帐之中,在几个太监轻手轻脚的帮忙下,把图纸铺到了地面上。
“这是……”
李世民果然双目圆睁,从地图上对应的标志性地点,明白了这份图纸包含了多么巨大规模的计划。
看着他的表情,韩东顿时感到某种满足感,当然了,对方还算是稳住了心神,不至于太过失态,否则的话……他肯定感到更大的愉悦。
“陛下,对此规模的计划,可还满意?”
李世民终于露出苦笑的表情,看着韩东时半晌无语。
“朕终于知道你为什么没有提出完整的计划了,即使是现在,朕也有个极大的疑问啊!”
“陛下请说,臣知无不言。”
“你小子真的不是想让朕当第二个隋炀帝吗?”
韩东时不由失笑。
难怪李世民有此感想。
隋朝之亡,最大的原因就在于隋炀帝本人好大喜功。
其实他的许多策略并非毫无道理,也未必只是为了一己私欲,可是他太高估了从老爹那继承的大隋国力,也太高估了这个时代的生产效率。
前期他取得的那些功绩,包括在大唐朝依然能发挥作用的工程,完全是用老百姓的白骨堆起来的。
再加上三征高句丽的失败,直接逼得天下百姓与诸侯皆叛。
都不需要史家来总结,李世民就是隋末乱世的亲证者,当然比任何人都能吸取教训。
如此大的工程,太容易让人联想到隋炀帝的大运河了。
很多人偏激地说出“隋亡于运河”的断语,其中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至少,大唐君臣们不敢轻忽这个断语。
韩东时的计划,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好像都不“输”隋炀的大运河啊。
李世民倒不相信韩东时有意以此计划覆亡唐朝,刚刚的话多还是带几分自嘲与玩笑,可是他依然等着一个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