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一枚龙珠,一颗定心丸
翌日,德阳殿。
朝臣百官各怀心思地早早上朝,洛阳城最近关于那位如日中天的青州刺史,流言蜚语不少。
有人交好刘备自然乐见其成,但与之相对的,自然又有人对那位新出名的年轻国戚极其看不对眼。
今日上朝,几个抱团取暖的朝臣挤在德阳殿的一根玉柱下,以车骑将军何苗为首,他们便是昨日向陛下弹劾那青州刺史刘备的人。
仗着妹妹何皇后在宫中得宠,加上前不久身为河南尹大破荥阳叛贼,才被拜为车骑将军的何苗不可谓不春风得意。
然而愈是迁升,离他那位大将军哥哥的位置越来越近,何苗便愈发嫉妒那个几年前还只不过是一名涿县卖鞋贩的刁民。
他在朝中勤勤恳恳,忍辱负重了多少年?不仅要面对来自各方的非议,忍受旁人说他是靠着兄长妹妹来上位的流言蜚语,还要随时忧心倘若妹妹在宫中失宠,他也要被牵连。
好不容易得了份军功,被迁为车骑将军,那刘备在任两年至多能称一句‘无过’,凭什么能被直接封为青州刺史?
“今日上朝,朕想听听众爱卿对青州沿海近日为黑蛟侵扰之事的看法?昨日何苗将军与朕上书,青州刺史刘玄德收养匪兵,意图不轨,加之沿海显露不祥征兆,各位爱卿以为如何?”入殿的刘宏一句话便打断了德阳殿朝臣的窃窃私语。
一众身着朝服的臣子此时各自低头俯首,不愿与龙椅上的刘宏对视,生怕自己摊上这汪浑水。
刘宏本以为何苗会最先按捺不住,没想到反而是太尉张温率先开口。
“陛下,臣与皇甫将军交情不浅,过去皇甫将军曾多次与我提及安乡侯于黄巾战场上的英武事迹,其任济南国相两年,也多有廉政仁义之名,未辱没我大汉国威,收拢贼兵一事臣以为当有隐情,陛下万万不可听信小人一面之词而直接下定夺。”张温诚声道,浑然不在意远处何苗的怒火中烧以及身旁大将军何进的一闪而逝的打量目光。
“张太尉言之有理,这也是朕今日早朝为何要与各位爱卿相商了。”刘宏很满意张温的发言,他打了个手势,示意张温平身后又将目光转向弹劾刘备的始作俑者,开口道:“车骑将军,朕以为加派天使前往青州查清缘由你觉得如何?自贼人张角伏诛以来,天下妖邪频发,若以黑蛟祸乱沿海之故就如车骑将军所说将皇弟召回京城审问未免显得朕太不能容人了些。”
作为大将军何进的弟弟,何皇后的同母兄长,能做到今日的车骑将军,何苗不是那些个反应迟钝的傻子,他当然听出刘宏话中的深意并非询问。
“陛下哪里话,臣乃陛下阶下臣,如何敢指摘陛下之举,只是此事关系国家社稷,容不得臣不去深思。”何苗赶紧低下头恭声道。
“善,爱卿平身。”刘宏微笑着摆摆手,接着后仰靠在那张极尽奢华的尊贵龙椅上,他环望了一圈殿中朝臣,随即撑着脑袋,与一旁侍奉的张让疑惑道:“张常侍,今日怎么不见卢尚书的身影?”
张让露出一抹阴邪的笑容,因为卢植经常与他们常侍不对付的缘故,他早就想找机会给卢植使些绊子,只是过去一直没在那位做事一丝不苟的大儒身上找到突破口罢了。
“卢植啊卢植,百密终有一疏,我倒要看看这次你还能拿出些什么借口?”张让心道。
只是没等他开口,阶下过去曾与卢植一同平叛黄巾的钱塘候朱儁开口解释道:“陛下,今晨卢尚书曾与在下言要来迟朝会几分,具体原因,卢尚书并未细说,不过还请陛下勿要动怒,以臣与卢尚书相交日久,若无关要之事,子干绝不会如此不分轻重。”
大儒卢植,太尉陈球之徒,作为海内名士,刘宏不尊重他那肯定是假话。
“此言有理,朕倒是想看看十数年上朝不曾迟过半刻的卢尚书今日究竟所为何事?”刘宏兴致满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