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哽咽着道,“黄家的财产,都交由老爷唯一的嫡次子打理。”
顾瑾之微愣。
太监擦干净了泪,继续道:“奴婢幼年丧父,被老爷收养之后,才改了姓。奴婢的父母双亡,也不懂经营,日子穷苦。
老爷待奴婢极好,把奴婢当作兄弟。后来老爷走了,只剩下奴婢,老爷临终的遗愿,奴婢必须要照料好公主和皇长孙,不能有丝毫差池。老爷的意思,是要奴婢护着公主的周全。奴婢也不辜负老爷的托付,一直兢兢业业做到了现在。”
说完这些,太监突然跪下。
“公主,请受奴婢一叩。”太监道。
他磕了三个响头。
顾瑾之急忙伸手扶住他。
太监起身。
顾瑾之问他:“既然你这般爱戴太上皇,为何会进宫?”
“奴婢从未忘记过老爷的恩德。”太监笑道,“老爷对奴婢有救命之恩,奴婢自然要报答。可惜,奴婢的身子骨不行,做不了什么。太上皇也嫌弃奴婢笨拙无用。奴婢只盼望,能在公主面前尽一尽孝道,不求别的。”
顾瑾之颔首,不置可否。
太监又说了一些宫廷的往事。
说到了最后,他的话锋一转,提醒顾瑾之:“公主,太上皇已经八十岁。他的时间不多了,太医院首席太医的权势滔天,他肯定会借机谋逆。奴婢劝您一句,切莫再惹怒太上皇。太上皇一旦发火,您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顾瑾之仍是沉默,表情冷淡。
太监见她这幅模样,暗暗摇头,又叮嘱几句。
等他退下了。
顾瑾之躺回床上睡觉。
她的脸颊,还是滚烫。
她不停的告诫自己,绝不能昏迷。
她不能失败!
太后和皇后斗,谁输谁赢,都是她输掉了一条性命。
她不甘心!
腊月初三,皇帝下旨,册封了皇后的胞姐顾珊之为皇贵妃。
皇后娘家的势力,在京城根深蒂固。
皇贵妃一进宫,立马拉拢了不少大臣的支持,使得皇后娘家的地位更加牢固。
皇上的目光,总在皇贵妃身上,也没工夫去宠幸顾瑾之。
皇后和皇贵妃斗了一场。
皇后娘家的支持,逐渐减弱。
顾瑾之依旧是个透明人,没什么存在感。
皇后娘家的地位越发低微。
顾珊之成了众矢之的。
太后虽然恨顾珊之,却始终保持中立。她不帮助任何一方,只管自己。
而顾瑾之,每天都很平稳度日。
偶然有件小事,也能惊扰她,引来她的注视。
比如,皇帝要纳妃了,选的妃子是太后娘家的姑娘。
皇后的侄女,叫顾蓉。
这是皇贵妃的亲妹子,也是太后的亲侄女。
“这顾蓉,不简单啊!”太后对皇后说,“她和她母亲,都是高门大户出身的闺秀。她母亲是太后娘娘的义妹。而她,从小跟着母亲学习琴棋书画,颇得太后欢心。
顾家和太后,都疼这个侄女。太后的哥哥们,也对她喜爱有加。她聪慧灵敏,又漂亮温柔,是个美丽的姑娘。
皇帝喜欢她。她的婚期订在十五。”
顾珊之的亲姨母是太后的亲妹妹。
太后的哥哥们娶了太后的嫂子为正室。顾蓉的亲姨母,则是做了太后的义妹,嫁给皇帝的伯父做了侧室。
这是皇家的血脉关系。
太后娘娘的亲哥哥,也就是皇帝的叔祖父,是皇后的父亲。因此皇帝的堂婶,算是顾蓉的婆婆。
而顾珊之的亲生母亲,就是皇后的姑母。
这层关系太复杂了。
故而太后对顾蓉,格外看重。
太后娘家那些远房亲戚,也纷纷来给太后送礼。
“……皇上的确很喜欢顾蓉。”太后道,“听说皇帝让她做了贤良淑德的皇贵妃。顾蓉是个乖巧伶俐的姑娘,皇上挺喜欢她的。”
这个消息,顾瑾之知道。
顾珊之入宫后,皇帝就将她调离乾清宫,搬到了坤宁宫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