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万国博览会
中西总汇,江海要冲,轮电往还,声闻不隔。
夜晚的黄浦江交错着旖旎的光影,水随风走、风逐光去,不时听到轮船的鸣笛声,喧着熙攘的繁华。略移目光,可见才落成没几年的东方明珠塔,如灯火在扶摇,直上云霄。
这便是此时此刻苏清石眼前的世界。
他坐在一处装点淡雅的酒店内,房间内飘着清淡的茶香,对着江面的是一整面玻璃,桌子就放在靠窗的地方。
约有一刻钟的时间,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不急不缓走了进来,此人名叫容士弘,海光集团的董事长,独身一人来见苏清石。
容士弘眉目和顺,椭圆眼镜、三七分头,带着一股儒雅的气质。
苏清石此行,是海光集团的邀请,也是南镇推举的企业代表,灯博会让海光集团注视到了南镇,而眼前这位中江企业界的前辈,苏清石也已仰慕许久。
七十年代末,容士弘便开始外出经商,是改革开放初期最早一批民营企业家。他的生意也在灯饰范畴,却又非传统灯饰,准确的叫法是“光化工程”,让城市更美丽,白天看绿化、晚上看光化。
除了道路灯光、广场灯光、各类霓虹灯光,光化工程还包含各种各样的灯光秀,所以说,这是一门把室外照明做到极致的生意。
苏清石来此多时,见面时间总是一推又推,南镇并不平静,苏清石一度做了回去等待的准备。然而这段时间这座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天都有关于城市建设、组织动员的新闻,街面上挂起来长长的横幅、到处贴着海报,城市的每一个部件拧成了一股绳。
所有事都围绕着——
中国宣布申办2010年世博会!
灯博会与世博会一字之差,但完全不具有可比性,灯博会是南镇人打招牌创造的新事物,而世博会是延续一百五十多年的全球顶层展会,早期的时候又称“万国工业博览会”。
如果说灯博会是一叶锦绣扁舟,那么世博会就是国字号发起的顶豪邮轮!
容士弘现身后,桌子上摆了一些简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容士弘约来自己,全然听不到细节上的生意往来。而是随着他的话语,头一次让苏清石感觉到,南镇灯饰与世博会,居然能搭上某种很密切的关联。
“苏总,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参加第一届世博会的第一个中国人,就是我们中江人。那还是清廷的咸丰年间,中江香山县大商徐荣村以绸丝入展,独得金银大奖。并且百年前还是中江人,第一个提出来在中国举办世博会,更是预测了必然是这个地点。”
容士弘诉说着一种不解之缘,却让苏清石开始心跳加速。这多年来,雷石所参与的灯饰工程,乃至于一个人所能想象到的灯饰工程,不过是几万平的广场、点亮万家的大楼盘,哪里曾想过这般宏大的舞台。
看得出来,容士弘深受中江商文化的影响,他与苏清石讲起来一个个中江走出的传奇人物,着重讲了一个名叫袁开的民国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