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产权的暗河
南镇把灯博会做成了每年一届的大型灯展,不久之前第二届灯博会落幕了,布展更成熟、程序更优化,参展人数和展会订单等各方面都创新高。
只是不曾想,新的麻烦在这个时候找上门来。
当国内灯饰大量向国外输出的时候,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从前很多外国厂商因为成本等原因没有打开局面的灯饰产品,被中国人换了个商标,反向推回到自己的国家,价格更低销量可观,自然很令人气愤。
这段时间南镇的几家企业,收到了来自欧洲几个国家海关寄来的律师函,将这样的侵权行为告上了法庭。
对南镇来说,这样的事很难彻查,只要企业不说,镇里怎么会知道哪些灯是抄来的呢。更不夸张地说,有的企业自身都已找不到某一盏灯的源头,当年港澳灯展的淘灯人已不知在天涯何处。还有一些是南镇灯套宁城灯,可天知道宁城人的灯是不是原创。
而且南镇的大多企业对此不以为然,有些怪现状在非正式场合十分常见,“抄得成功就是牛”“抄中国人不对、抄外国人无罪”,根本不是什么稀罕话。
南镇只能号召企业,确定的仿制品复制品紧急停产,切莫让律师函漫天飞舞。这种事一旦形成规模,灯博会积攒起来的大名堂,自家人就给撕了个粉碎。
这天一早,雷石中心。
黎树紧紧夹着一个文件袋,在苏清石的办公室外,犹豫了又犹豫才敲了门。
“苏总,你交代的事我查清楚了。”
“掌握证据了吗?”
黎树点了点头,“出现在赣北的那批花鱼灯,经销人的名字和他在中江那处房产所用的名字,是同一个人。这几年,他们一直在暗中走花鱼灯的货,厂子建在赣南,技术标准和商标都在沿用雷石。”
黎树把文件袋放在桌上,苏清石看了看并没有打开,“剩下的我来办了,你去忙吧。”
黎树沉沉有思并未离步,“苏总,本不该我多说,但这件事关系我们雷石的大后方,还请三思啊。”
“你去吧,我有分寸。”
苏清石点起一支烟,极缓极缓拉开线绳,出现在他面前的有厂区照片、有经销单据,还有一个从未见过的名字。
说起来苏清石交代这件事已有半年之久,之所以难查,因为老尤一直都是个没有身份证明的人。
老尤在雷石没有劳务合同,且所有收入都是现金结算,这本来极不方便的事,在有些时候却又显得非常方便。此时出现的这个名字,便是最好的障目,他不仅在幕后,还是个不知来历的幕后。
一提起老尤,便绕不开卢定西这个人,早在86年他们二人便做起来台灯生意,那正处于苏清石去滨城的空隙,自那时起在雷石走的就是单独核算。
老尤在雷石厂区可谓只手遮天,并且他还掌握着雷石流水线组装运行等各方面资料,熟知雷石每一盏灯的成形。
在花鱼灯停产之前,苏清石对老尤的一些私单睁只眼闭只眼,在苏清石看来老尤是苦人,还是个过不了财务关的“野人”,没法像何厚谦那样走企业分红。
但在前年明令花鱼灯停产之后,老尤的小灶还不肯熄火,事情便另当别论了。灯饰的知识产权如果存在问题,那绝非静止,而像一条暗流在看不见的地方涌动,企业无法阻止它的流向与发展,只有被动等待冲破闸口的那一天。
苏清石难以想象,假设这一批海关律师函中有雷石的名字,照当前境况,属实予人趁手的武器。
尤其细想袁正明的那番话后,苏清石决定动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