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有在来到这里之后,才让人意识到从前对这片地界的认知过于想当然了,其实阿什哈巴德是一座美丽而有特质的城市。
早在九十年代初期,这里便筹划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白色大理石城,白天的时候这座城市洁白明亮,几乎所有的建筑都被大理石覆盖。
“苏总,在我们的眼里,阿什哈巴德是中亚的白色珍珠,但在您的眼里完全可以把它看做一张白纸。我们对这座城市的畅想是一件艺术品,可惜它只能展览十二个小时,一到了夜晚这里简直像一个煤窑,大的是探照灯、小的是矿灯,”
“图克先生,我们一定竭尽全力。”
“用中国人的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足下做得周全,我们将放心地把千里交给你们。”
这般独特的拆解,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让人们不得不佩服苏清石的安排。似乎此来之前他便洞见大观,这一次他带来了从外到内的全系统,室内灯饰、室外灯效,雷石不打算做选择题。
“不怕苏总笑话,阿什哈巴德的整个管理层对夜景亮化都不知怎么下手,温度塔之后,还有宪法柱、幸福宫、十匹马雕塑这些城市地标。我之所以说这么多,是期望雷石打造的温度塔能让人印象深刻,这样我才有底气为你们张罗全权委托。”
苏清石点着头,其实不用图克这样的“提点”,他本来就不是为大号温度计而来。
如果都从发展的角度看,现在整体的灯效阶段,就像九十年代中期的灯饰水平,处于丛林之后、竞逐蓝海。在苏清石看来,作品永远是履历的节点,那些年因铃兰灯、天鹅灯、华冠一号、星梦系列而闯出来的局面,此时依然不离其宗。
只不过那时多是在考虑色温光感,今时多了水压、潮态、光生物测试这样的关键词。如果能把一座城市的灯火变为雷石的惊艳之作,苏清石会觉得自己握住了秤砣,雷石全须全尾的呈现将是一张进击的名片。
谁不想一步踏进阿联酋公园大厦,谁不想张眼可望非洲总统府,谁又不想有了这些背书再角逐国内的不夜古都、锦绣汉唐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第一桩独属雷石的海外资源,海光分到的这根骨头再是没肉,雷石也要想方设法敲出香喷喷的骨髓。
由此归去,再由此走远,一座城市的灯火就是当年的一盏灯,虽然雷石尚未见这盏灯,但这就是苏清石的大逻辑。
他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盛火,当年扛着钉子跑大路的小白都能成事,今天的雷石,有老学家、有设计强人、有技术达人。这等资源在握,无论何时面对何地,苏清石都更无惧意。
阿什哈巴德,这个不被海光待见的地方。
或许正是雷石打开新纪元的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