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落潮之后
国内外有很多驻守南镇的经销人,少则几月、多达数年,慢慢地,画舫游江,成为各地商客在南镇的一种消遣方式。
每一艘画舫都是南镇手工艺的缩像,画舫的画在此也显得格外贴切,雕刻技法、刺绣元素浸染其中,红木立柱、金色飞檐,画舫一篙烟水阔。
悠悠荡荡、满目徐徐,它的行进速度非常缓慢。舫上提供茶饮小吃,近有水映月、远有长夜灯,许多人在这里一坐便是半个晚上。
一艘五丈余长的中型画舫里,只有苏清石和薛君山二人,这是灯博会之后他们第一次碰面。
有惊无险,君山物流过了这一关,至于雷石的景象,在薛君山看来简直是神来之笔。这届灯博会的后续,让很多企业把目光投向了光化领域,不同于灯饰的凶猛争逐,光化尚存广阔的蓝海。
一如九十年代中期地产的兴盛给灯饰带来的助益,新时代的城建让夜景亮化工程变为城市的刚需。这种意义上的灯火,也让镇上开始注重它的前景,酝酿着如何让雷石做好带头作用。
只是苏清石的神色并不像薛君山想象中的那样轻松,沉定之中透着敏锐,竟比那日物流中心相见时,还要显得几多思量。
这一次雷石得了名占了利,但雷石上下透着一种古怪的平静,那种低调就像在灯博会上毫无作为一般。
物流的境况让苏清石嗅到了危险的气息,早前有些人的担心,正在悄然变成现实。在苏清石眼里,假借物流的外衣对付雷石,当前只是经历了一个起手式,不得不说,这早已不是一二十年前的竞争。
物流的问题只是刚刚开始,谁也不能否认延期支票所带来的繁荣,然而行业繁荣的过程中,人变得越来越富有,投资也变得更多元。那些年人们想的是围着灯饰赚大钱,现如今则成了灯为底仓博高地,背后藏着无数运转法则。
苏清石更清晰地看到,物流若发生剧变,对雷石的影响难以估量。在南镇这个圈子里,生意的长驱大势本质上是头部版块的联袂,一流的厂商需要强势的物流商,经销商、配件商乃至政策资源、银行渠道,无不如此。
所以围绕着雷石的是君山物流、华夏星光、中江首屈一指的灯饰配件城,可以说彼此之间都是大树。
“老薛,有消息称镇上准备试点支票核销,打算控制南镇这些银行的出票量,到时候肯定会邀请你们这些物流大企业举办座谈会,我的意思是,这一票要坚决投反对。”
薛君山略有惊讶望着苏清石,好歹有上几句商量才是,再者说凡事有利有弊,支票核销是镇上意在的监管,小范围的试点大可由他去,缘何在这个台面上还显得有些凝重呢。
“你想,支票核销本质上是限制开票量,但也只能限制镇上的银行。只要这个模式存在,一定会有大量外地银行来南镇拉业务,异地开票会加剧资金链的风险,只会让局面多了更多不可控。”
薛君山缓缓点头,随即又疑惑道:“问题是我不能只提出反对,到了镇上肯定要有一套自己的方案,你不能只让我去唱黑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