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傀儡皇帝,秘密北上的大军
这一次举兵是早就达成了一致的共识。
现在大家聚在一起不过是商讨一番具体的时间和流程,做最后的准备。
所以,最初的一些争论很快便过去了。
除了商讨举兵具体时间和相关安排之外,这一次他们聚在一起还有一项重要的议题。
那就是关于福王南下登基之后所建立的南朝的政治体制。
上一次的失败,让南方权贵集团深刻的意识到了兵权的重要性,手里没有枪杆子,拥有再多的资产财富也只是皇帝眼中的肥肉。
所以这一次南朝朝廷建立后,同样的错误绝不能再犯第二次。
大家需要对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一个保障。
这就需要对即将建立的南朝政治体制做出一些改变,需要限制皇帝的权力,自己手里需要掌握一部分枪杆子的权力。
对于这一点,大家这段时间以来的屡次商讨也达成了一个共识。
那就是设立一个参政院。
参政院独立于现有的朝廷各项行政与军事机构之外,平日里并不参与朝廷的具体行政管理。
但是拥有朝廷各项重大事项实施的决策权。
比如朝廷的一些新政策制定、财政预算拨款、是否发动战争等,都需要获得参政院的审核并投票通过才能实行。
只有如此,才能让这些权贵们感受到安全保障,不至于被皇帝以及朝中的个别大臣相互联合随意对他们进行抄家砍头。
这相当于将原本属于皇帝的决策权给剥夺了握在他们这个集体手中,皇帝完全就成为了一个傀儡。
可怜的福王殿下还不知道这一点。
南方商贸发达,这个制度还是他们从西夷的政治体制中得到的启发。
在京师,他们准备成立一个总参政院,作为最高决策层。
在各级县府也会设立参政院,主要用于地方的监督和地方决策。
而参政院的人员主体就是南方的那些士绅组成。
而今日,他们主要是要商讨各级参政院的席位。
在南方热火朝天的进行新朝廷建立准备的时候,北方却是一片肃杀氛围。
对于建奴与蒙古大战的进展,朱由检一直在密切的关注着。
之前也一直在做准备工作。
此时,在喜峰口关口之内,已经聚集了两万多的大军。
这两万多的大军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
其中两万人是骑兵,就是之前从济宁大营调遣出来南下去南京的那两万骑兵。
其中关宁铁骑一万两千人,由满桂和曹文诏统率,羽林军八千骑兵由黄得功统率。
朱由检在明面上发出的旨意是要让他们南下南京驻扎,但是在暗中却下达了密旨让他们北上。
当京师的两万羽林军南下抵达济宁后,双方就秘密进行了调换。
两万骑兵将自己身上的所有装备以及战马全部交接给了从京师南下的两万羽林军,让这两万羽林军冒充他们继续南下南京。
至于济宁大营的羽林军驻地则是全封闭管理,无人知晓内部情况,也没人能把这个秘密传出去。
没有了战马与装备,这两万骑兵则换上了百姓的装扮,扮作商队、流民等,分散隐蔽北上赶往喜峰口。
在喜峰口关口内附近的大山中再度集合,在这里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新的装备,新的战马。
那些蒙古人一套难求的钢刀钢甲,在这里整整有两万套,而且质量比交易给那些蒙古人的更好。
战马也是这段时间从那些蒙古人手中获得的,就分散在喜峰口关口内的大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