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xiaoshuotxt.cn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阅读网 > 军史小说 > 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 >第97章 官场无君子

第97章 官场无君子(2/2)

 推荐阅读:倚天开始穿诸天,别人练武我修仙都重生了,被倒追不过分吧长生诡异娶了植物人女帝后,我乐疯了我的退婚剧情不对劲人间刺猬仙挂机从射雕开始重生九八:从搅黄亲哥的恋爱开始我的文明牧场我在赛博世界刷熟练度
最新网址:xiaoshuotxt.cn

廷推大臣的时候,一般都会提名好几个官员。

这个时候,皇帝就具有最终决定权,可以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如此,挺名的官员为了胜出,就会示好帝王,就会选择依附皇权。

要不然,就算官员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望着高位叹息。

所以,廷议、廷推其实就是将权力分割下放,最后反过来加强皇权。

明清皇权乃是华夏历史上最集权的朝代,这可不是随便乱说的。

“陛下,臣当进言!”

礼部尚书胡潆出班禀奏。

朱祁钰既然打算提升李实为礼部右侍郎,那么作为礼部尚书的胡潆,就必须要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不然,胡潆就是在败坏廷议、廷推制度,就是自绝于官场之上。

其实胡潆这面,也是乐于看到朱祁钰遵守政治制度的。

一个遵守既定规则的皇帝,才不会朝令夕改,才不会随心所欲的乱来。

这样,才能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实施,才能与群臣共治天下。

朱祁钰严格执行廷议、廷推制度,这样群臣才能各抒己见,才能深度参与国事之中。

“臣附议陛下之言!”

“和藩属国之间的往来翻译,本就是礼部之责。”

“臣以为陛下以礼部右侍郎加官李实,再合适不过。”

胡潆可不止是为了出来赞同朱祁钰的人事任命,他还是为了出来凸显礼部的重要性。

如今眼看明蒙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即将结束,那么和瓦剌的交流还是要继续实行。

胡潆这是在告诉朱祁钰,只有重用礼部官员,才不至于让明蒙之间的误会愈演愈烈,才不会让两国之间再起刀兵。

“侍郎一职,一向分为左右并立,且是以左为尊。”

“臣老迈,礼部事务多由左侍郎承担。”

“陛下派礼部右侍郎出使瓦剌,既可以显示我大明迎回太上皇之决心,又给了李实临机决断的权柄。”

“而且以礼部右侍郎出使,则左侍郎就可以留在京师,也不至于让礼部事务不能及时处理。”

胡潆这是对着群臣详细解释了,朱祁钰的决策之妙。

朱祁钰都迎合群臣所求,派人去接朱祁镇了,胡潆怎么都要帮朱祁钰正名声一回。

在胡潆看来,这就是一次君臣间的相互妥协,这就是一场政治交易。

就算原来的历史上,迎回朱祁镇也是一场政治交易。

只不过那时的朱祁钰政治觉悟不够,没能看穿而已。

朱祁镇被瓦剌放回后,朱祁钰只是派了商辂前往居庸关迎接,商辂只带了一轿二马等在居庸关外,将朱祁镇引入大内。

直到进入安定门之后,才换上了正式的车驾,一路之上无人注意。

如此礼薄,虽然群臣多有讽刺劝谏,可重臣们在劝谏无果后亦没有再三再四。

而且朱祁镇在和朱祁钰碰头后,就立马被“请”入南宫,开始长达七年的囚徒生涯。

面对朱祁钰如此淡薄亲情和固执己见,重臣们也只是在劝谏几句后,便没有再苦苦相逼。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重臣们只是要求朱祁镇活着回来,好全了他们君臣一场的恩义,好让重臣们留下一个心怀旧主的美名。

至于朱祁镇后来是生是死,至于朱祁镇和朱祁钰是否兄友弟恭,重臣们才不在乎。

几十年艰苦奋斗,好不容易才成为人上人,重臣只在乎自己的名声,只在乎自己的权势。

要是朱祁钰真的一不做二不休的杀了朱祁镇,群臣也最多只会道德谴责。

群臣不会有一个人会帮朱祁镇报仇,也不会有一个人愤而辞官归隐。

一个有良好的节操的圣人,是不可能出现在官场上,更不可能出现在权力中心。

官场无君子。

“胡卿,还要保重身体!”

“朕刚君临天下,以后咱们君臣相宜还会很长!”

朱祁钰一副尊敬胡潆的模样。

然而旁人不知道的是,胡潆说自己老迈,恰好在不久以后给了朱祁钰一个口实,让朱祁钰得以安排人和胡潆并列为礼部尚书。

胡潆不是说自己已经老迈,而且不能理事了吗?

为了礼部的正常运转,为了体恤于朝老臣,朱祁钰帮着安排一人分担胡潆肩上的担子,这不就是理所应当吗?

“胡卿,陈卿。”

“如今已然入冬,太上皇身边定然缺衣少食。”

“礼部和户部一起商议,务必要给太上皇送去日常所需!”

朱祁钰又把陈循给拉了进来,让陈循也参与这趟浑水。

只有参与其中的人越多,那么各种相左的意见才会更多。

如此一来,则一时半会接不回来朱祁镇。

如此一来,朱祁钰就有更多的时间布局。

“石亨、于谦,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也不能闲着。”

“为了让太上皇尽早回国,我大明军队必须要给瓦剌贼子以颜色。”

“只有把瓦剌打疼了,打怕了,他们才会有所忌惮,才不会轻慢了朕的皇兄,你们的太上皇!”

朱祁钰这话,对,也不对。

不狠狠教训瓦剌,那么朱祁镇就会被欺负羞辱。

要是一直和瓦剌交战,那么两国之间就不会有和平,也就没办法和谈,自然朱祁镇也就要继续在瓦剌留学。

“陛下,臣以为和瓦剌的战时,应当适可而止!”

果不其然,有人出来反驳朱祁钰了。

站出来禀奏的官员,年纪约为六十左右。

正是胡潆所倚重的左右手,也是礼部左侍郎杨善。

虽然已经花甲之年,可杨善依旧伟风仪,音吐洪亮,工进止。

在明朝的官僚中,杨善可以说是个另类。

明朝文臣,一向重出身。

能够身居高位,基本都是通过科举的进士出身。

杨善,连举人都不是。

苦熬三十多年,杨善才升到了三品的鸿胪寺卿,然后才转任礼部左侍郎。

仕途上的多艰坎坷,使得杨善历经磨砺,为人圆滑,学会了一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领。

无论政治局势如何复杂,都能做到左右逢源。

不管是三杨执政,还是王振掌权,杨善都一直稳如泰山。

“杨卿,可有进言?”

面对这个朱祁镇的铁杆心腹,朱祁钰心里恨不得杀他全家。

只不过现在的朱祁钰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他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

而且朱祁钰这样问杨善,就是属于明知故问。

杨善要不是反对继续同瓦剌作战,他也不会跳出来。

以杨善的圆滑,他不可能只是为了在朱祁钰面前露脸,刷特意站出来刷存在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