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多辎重部队,只是穿着一层的上身铁甲,至于手臂,腿部等,皆是无甲,带着头盔;三万多的二线部队,皆是穿着全身甲,可挡住胸部,腰部,双臂,腿部等。还有三万多的精锐部队,皆是穿着两套战甲,一套为扎甲,一套为锁子甲,可遮挡全身;至于一万多的骑兵,皆是穿着三层战甲;还有一万多的重甲步兵,皆是穿着三层扎甲,防护全身!”
“相对而言,我赵军就差了很多,二十万赵军当中,只有十五万人穿着战甲,战甲多数为上身甲。穿着全身甲的士卒,不足三万人。至于穿着两层战甲的不足一万人,穿着三层战甲的不足五千人。”
“我军骑兵有三万人,是秦军的三倍之多,可多数战马皆是没有皮甲,或是铁甲保护,多数的骑士只是穿着一层皮甲,穿着两层战甲的骑兵不足三千人。”
这是一个极为忧伤的故事。
赵军二十万军队,军队数量在秦军之上,可披甲率不如秦军高。
披甲的层数,不如秦军多。
全身甲的数量,不如秦军多。
在战场上,披甲的士卒比不披甲的士卒存活率高,全身甲的士卒比半身甲的士卒存活率高,披着三层战甲的士卒比披着一层战甲的士卒存活率高。
在战场上,铠甲就是战斗力。
谁的铠甲多,谁就是战队力强。
看似秦军只有十万,可铠甲数量多,真的与二十万赵军拼杀起来,秦军未必会输掉。
赵佾说道:“秦军士卒,披着这样沉重的铠甲,他们有战斗力吗?”
李牧说道:“秦王政极为大方,从草原上购下牛羊,用来给士卒食肉;又是在上林苑设立养猪场,养鸡场等,用来增加肉食;又是加上平时猎杀的一些野兽等等。让百万秦军将士顿顿吃肉,做不到,可让部分的秦军精锐吃上肉,提升整体的食肉数量,却是有可能!”
“秦军的将士,皆是吃着粟米,吃着猪肉,羊肉等,身躯高大魁梧,力气巨大;可我赵国连续大战,很多田地荒芜,粟米都是吃不饱,更不用说吃肉了,身躯瘦弱,可能挥动兵器十几下,就是气喘吁吁!”
铠甲上,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
能不能吃饱饭,能不能吃上肉,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差距。
人是铁,饭是钢。
只有吃饱饭,军队才有战斗力。
若是连续饿三天,饮食不足,军队早就软在地上,不能动弹了。
同样,能不能吃上肉,也是巨大的差距。
看看秦军士卒的身高肌肉,再看看赵军士卒的身高肌肉,对比之下,只有辛酸。
赵佾说道:“秦国与赵国还差距太大了,秦军要不断消耗赵国,我们就要早点与秦军打仗,早打不如晚打。这次秦军从南北两路攻击而来,赵国为了应对危机,一户抽取一丁,召集三十万大军。”
“这三十万大军每天要消耗巨大的粮食,唯一幸运的是,这是内线作战,防御为主,粮食运输负担轻。”
“可即便如此,三十万大军在前线与秦军对峙,很多民众家中只剩下老人、孩子、妇人等,这些老弱妇孺只能前去收割庄稼,可他们体力弱小,很多的庄稼烂在地里面,粮食减产已经是定局了!”
“这一年,赵国还能支撑,可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赵国还能支撑吗?”
李牧哑然无语。
许久后,李牧开口道:“君上,以为我军当如何?”
赵佾说道:“打,必须要打!秦军的优点在军队精锐,铠甲优良,蒙恬作战谨慎,军中多为老卒,可缺点是什么?”
李牧说道:“我观察蒙恬许久,蒙恬作战极为谨慎,营寨修建的颇为坚固,做事情不急不躁,这样的人很难打。可蒙恬还是有缺点的,那就是太谨慎,太谨慎的人往往不愿意冒险,往往会让战机从眼前流逝而去……或者说,到了现在秦军国力强盛,军队强大,也不需要奇谋,不需要冒险。不需要抓那些看似胜算很大,却是危险很大的奇谋。往往只需要稳扎稳打,就能拖死赵军……”
“我军的计划是……”
说着,开始把作战计划说出来。
这个作战计划有些冒险,可还是有不少的胜算。
……
骑兵传回消息。
蒙恬脸色在变化,二十万赵军追击而来。
此刻,距离秦军不到三十里。
三十里的距离,只需要半天的时间,双方就是碰撞在一起。
此刻,双方的骑兵交锋在一起。
在交战当中,秦国骑兵吃亏了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秦军与赵军主要是在河东地区,上党地区,或是晋阳地区,彼此在冲突碰撞。
那里的地形崎岖,主要是盆地,山岭为主,骑兵奔跑不开。
骑兵的威力,受到极大的限制。
可在濮阳到邺城的这些区域,主要是平原为主,适合骑兵奔驰追击,赵军骑兵优势发挥到了最大。
秦军在铠甲和武器上,占据优势,可在战斗拼杀上却是处在下风。
又是骑兵的配合上,显得呆板,不如赵军灵活,吃亏不少。
“邺城到濮阳,距离为一百二十里,可向父亲救援!”蒙恬想着这些,开始下马写着书信。信件的内容,主要是向父亲蒙武求援,前来与赵军对决。
秦军在东郡驻扎二十万大军,用来防备魏国与楚国,也在增援赵国。
此刻,东郡的秦军也该出动了。
写好书信后,取出一个密码本,开始把文字写成一个个数字,然后誊抄下十份交给骑士。
骑士们分别出发,向着濮阳而去。
只需要一天时间,骑士就会把消息传递到濮阳。
最多五天时间,十万秦军就会增援而来。
“传令下去,大军修正,整军备战!”
蒙恬下令道。
秦军士兵开始停留在原地,开始安营扎寨,开始修建营垒,准备防御器械,打算在这里以逸待劳,等待赵军进攻。
赵军想要借助机会,消灭秦军主力。
可对秦军而言,这又何尝不是机会。
若是消灭了二十万赵军,赵国还能有抵抗力吗?
不不!
甚至不需要消灭这二十万赵军,只要将其重创,对赵国也是致命的打击。
十万秦军只需要在这里修建营垒,牵制赵军。
等到父亲蒙武率领十万大军,彼此汇合的时刻,就可发动反击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