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xiaoshuotxt.cn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阅读网 > 军史小说 > 始皇帝 >第324章 学宫之行

第324章 学宫之行(2/2)

 推荐阅读:遮天之边缘圣体LOL:什么叫大赛型选手重生后发现同桌在暗恋我斗罗之我是大恶人千寻疾寻仙问道龙族:路明非同时穿越99个世界万族之劫:签到四年,出世即无敌青石探案集艾泽拉斯没有巨魔综武:我仙人的身份曝光了
最新网址:xiaoshuotxt.cn

种地,是最不赚钱的商业。

想要靠着种地发财,没有一丝的可能。

同样,洛阳附近粮食作物在减少,反而是经济作物在增加。

这样的情况下,会出现各种问题。

这些皆是秦王政尽量避免的,唯一幸运的是这里是洛阳,而不是咸阳。

马车走动,进入洛阳城,进入王宫当中居住下来。

同时,秦王政降临洛阳,要亲自到学宫巡查的消息,也是随之传来。诸多的学生听了,立刻摩拳擦掌,想要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才能,获得秦王政的认可。

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洛阳学宫,从打算修建到了现在,已经有五年了。

相对于稷下学宫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洛阳学宫五年的历史太过短暂了。

可只是短短的五年,洛阳学宫在剧烈变化。

在这里修建了天下最大的图书馆,在这里有着最多,最为齐全的书籍,可以共学生翻阅,抄袭;在这里学习,不仅是不收取学费,不收各种杂费,还有各种粮食补助,钱财补助。

可能不多,却足以衣食无忧。

在这里,没有诸多的仆从,没有各种杂役,也没有庖厨,一切皆是靠着自力更生。

在学宫当中的卫生,需要学生们划分区域,亲自打扫;

在学宫当中的庖厨,需要学生们亲自制造。

食堂没有外包,没有仆从制造,多数为学生们轮流做饭。

在学宫后方,有着一万亩的学生田,不允许外包,而是要求学生们在里面种植粟米、黍米、小麦、稻米、麻树,还要进行养猪,养鸡,养鸭等等。

在学宫当中,多数的东西可以自给自足,算是完整而封闭的国度。

在这里的学生,老师,不仅要学习各种知识,翻阅各种书本,还要进行大量的劳动,这是与稷下学宫最大的不同之处。

在稷下学宫当中,有大量的仆从清扫卫生,制作美食,处理着各种杂物,在稷下学宫的老师和学生们,多数都是读书学习为主,多数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可在洛阳学宫,即便父亲是侯爵,父亲是右丞相,老爹是大将军,依旧要遵守这里的规矩,不得带着任何仆从进入。

在这里,哪怕是身份高贵,也要下地干活,也要拿着扫把清扫卫生,也要到了食堂前去做饭,也要养鸡养鸭养猪,还要从事一些木匠活。

这样的从事劳动,让很多贵族学生不满。

可汇报到了上面的时刻,秦王政只是回了一句话,一屋不扫如何扫天下,一地不种如何治天下。

很多学生无奈当中,也是安静下来。

在学校当中,有着学分制度,每天的打扫卫生,从事庖厨,养猪养鸭养鸡等劳动,皆是要计算到学分当中,而学分关乎着日后的成绩。

而成绩的好坏,又是关系着分配的问题。

洛阳学宫,实现五年一学期。

多数学生,在五年后会毕业的,而毕业后大秦是包分配的,会给予相应的工作。

学而优则仕。

读书是为了什么?

读书,就是为当官。

在学宫毕业后,会进入秦国的官场当中,多数会从底层开始,从事底层的秦吏,或是加入军队当中,成为秦国官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秦实行大一统的过程当中,他们会陆续进入被消灭的六国基层当中,加强对六国的控制。

至于指望着,进入学宫当中一步登天,几乎不可能。

……

翻阅书册,在上面记录洛阳学宫的发展情况。

优点很多,可缺点依旧不少。

王绾介绍道:“大王洛阳学宫发展到现在,虽然不如稷下学宫,可也有自己的特色!”

赵政说道:“我大秦能走到现在,就是因为务实。选拔人才,不求虚名,务求真才实干。明天寡人为监控,亲自询问和选拔人才!”

王绾激动道:“大王贤明!”

赵政说道:“学宫生源如何?”

王绾说道:“这些学生,一部分来自权贵之家,一部分来自义务教育的民众,一部分来自六国的游士!”

赵政说道:“学宫要多倾向于底层的士人,底层的黔首,增加着他们的比例。在具体的比例当中,底层士人当为五层,六国游士当为三层,两层为秦国权贵子嗣。年龄上也要给予限制,最低不得低于十五岁,最高不得高于二十岁!”

寒门崛起,寒门出贵子。

很多人天真的以为,家里穷,没有背景,没有身份,就是寒门。

可现实,却是很扎心。

寒门,就是家道中落,但又没有完全落魄,依然处于“士”的阶层。

寒门的“寒”,对于古代老百姓而言,依旧是只能仰望的存在。

就好似刘备,看似出生在底层,可爷爷是县令,老师是海内大儒,同窗是未来的太守,起点高于很多人。

至于底层的民众,黑色头巾裹头,叫作“黔首”。家里做生意的叫做“商贾”,有房有地的叫做“庶民”,而没房没地到处走的叫做“流民”,没正经工作的叫做“氓”,没当官的人叫做“白丁”。

这些才是真正的底层。

能进入洛阳学宫求学,没有背景差的,没有出生差的。

最差的背景,也是我爹是县令,我爹是大夫,或是顶级商人。

很多学生的背景,都是高级官权贵,或是公族之人,都是有权有势有背景之辈,不是官二代,就是权二代。至于底层的黔首、庶民、流民、氓、白丁等,根本没有资格进入其中。

就是底层的士人,也是没有资格进入其中。

这对赵政而言,很不好。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阶级固化,对于君王极端不利。

作为君王,要时刻打破阶级固化,要提拔底层的士人,用来稀释和瓦解权贵势力。

“臣知之!”

王绾说道。

赵政说道:“昔日的时刻,孔子招收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在招收的时刻降低学生的标准,追求着有教无类。不论是贵贱贤愚,皆是应当接受教育。寡人创立义务教育,就是想要让天下的民众,皆是可以读书。”

“只可惜,秦国财力有限,只能在咸阳,只能在少数大的城市,在经济宽裕的地方实现。而今在洛阳学宫,也秉承着有教无类,从底层的平民黔首当中选择优秀的人才,给予录取,重用!”

王绾点头应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