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它们目前还动不了,因为制造它们不需要核心芯片和次生核心,也不会占用耿杰的带宽点数。
它们只能算是消耗品,靠着一定距离内的信号传输,挂靠在炽蚕的核心芯片上,为炽蚕提供额外的视觉数据。
至于为什么炽蚕要有它的辅助,而不是直接自己去看,那就得从炽蚕的能力开始说起。
耿杰把炽蚕分成了四个模块。
核心模块、攻击模块、行动模块和防护模块。
这四个模块里最重要的不是核心模块,而是攻击模块。
攻击模块包括炽蚕身体中央的蓄能火炮和分布在周围的三杆大型火焰喷射器。
炽蚕之所以需要蚕蛾来为它提供额外的视觉数据,就是因为这个蓄能火炮。
蓄能火炮拥有两种攻击模式,架设模式和扫荡模式。
扫荡模式就是蓄能喷火,当做超大型火焰喷射器来看就行。
只不过蓄能时间越久,喷出的火焰温度越高,持续时间也越久。
极限温度大概能上1400摄氏度,已经接近进了能够融化钢铁的温度。
不过这么一来,蓄能火炮需要一段时间的冷却,短时间内无法再次攻击。
要说炽蚕最关键的能力还是在于架设模式。
这是一种类似于迫击炮那样的攻击方式,拥有超过视距范围的攻击能力。
所以才需要有一双额外的眼睛能让它去看到目标。
而且这意味着如果想要做到精确打击,需要数据计算的需求量可能比静螳还大。
所以它的核心模块才需要两枚芯片来支持数据的计算,以及搭载两台额外的微型机器人。
在架设模式下,炽蚕发射的炮弹算得上是爆燃手雷的浓缩加强版,在威力、爆炸范围、燃烧的剧烈程度上都全方位碾压爆燃手雷。
之前那只真菌尸兽体内吃了一颗爆燃手雷就半死不活了,吃一发炽蚕的炮弹那就更不用说。
不过,哪怕架设模式能够发射的炮弹只有普通爆燃手雷的程度,它那超过视距的攻击能力也是相当具有意义的。
如果当初在处理真菌节点的时候耿杰就有炽蚕,不说用架设模式开炮慢慢轰炸,就说扫荡模式的蓄能火焰都不是任何碳基生物能阻挡的。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它那四个模块完美配合的情况下。
首先核心模块的两枚芯片,是炽蚕获得视距之外的打击能力基础。
然后是行动模块,要能在保证炽蚕能够正常移动的同时,可以随时在各种地形上架设蓄能火炮。
还有那算得上是第二重要的防护模块,包括外置装甲和内置的防火层。
二者都需要注意散热和隔热的问题,前者还需要在保证散热的情况下拥有坚实的防护,后者还需要注意火炮的积热会不会让机体内部的电路组件出现问题。
只能说炽蚕蓄能火炮的温度对防护模块是个严峻的考验。
不过这些对于耿杰来说都不是什么问题。
遇事不决就直接玻璃钢顶上去,这玩意可比普通的钢材料好用多了。
如果耿杰能够把正台炽蚕都用上玻璃钢来制造,那蓄能火炮的极限温度翻个倍应该不是问题。
但那需要的材料量就相当夸张了,至少在耿杰找到更加稳定的玻璃钢来源之前,这个想法也就只是想法。
就目前耿杰的计划安排,特战小队的工作量已经相当大了,再大下去可能会出问题。
所以高级材料现在成了限制炽蚕制造的主要问题。
耿杰只能先把目前手头上的资源用起来,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开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