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特别行政区
对地方贵族官僚而言,除了保证当地民众不出现大面积的饥荒,控制基础粮食的物价,至少要保证黑面包的供应充足且不会有过高价格外,最关心的就是地方主持军政的官僚了。
而日耳曼帝国的地方守备司令,就是全体当地贵族官僚需要巴结的对象,因为人家手里握着枪杆子!
主政官员抓人还要走司法程序,但握着枪杆子的守备司令,如果怒了人家可以直接下令抓人甚至当场击毙,事后只要能对日耳曼帝国中央政府有个交代就够了。
毕竟,每一位守备司令那都是理查德身边的‘红人’。
至少,日耳曼帝国官场上下是这么认为的,如果不值得理查德信任的话,怎么可能领导一个大区的全部军队!
而且只有濒临外国的大区才会有守备司令,也就是说守备司令名义上领导的是守备军团,实际上领导的是边境守备军团。
多了边境两个字,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虽说理查德对外战争使用的都是系统军队,但并不意味着理查德麾下的普通军队没有野战能力,顶多就是战斗能力比起欧陆一流列强弱了一些罢了。
不过日耳曼帝国的建立,理查德在欧陆大战上屡战屡胜的威名,已经让新生的日耳曼帝国国防军的军心士气得到了显着提升。
军队里上到将军下到小兵,都知道他们已经是欧洲大陆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军队,可以以俯视的角度来看待对手了。
这种傲气就是战争胜利所带来的,也是民众的大国情怀。
理查德的日耳曼帝国实行的是民族平等政策,丹麦语和德语并列为官方语言,没有任何歧视,在法律层面上保证人人平等,即便社会中有少数歧视现象,日耳曼帝国整体上也算平稳。
当然,各个民族的独立革命组织肯定是有的,他们就像黑恶势力一般,总是杀之不绝。
不过只要日耳曼帝国不出现天灾人祸,这些革命组织就不可能威胁到理查德的统治。
毕竟,多数人还是要吃饭过日子的,只要不会饿肚子,就算社会不公平也不会有几个人造反。
这一点理查德关于21世纪的记忆已经明确告诉他。
遍观历史,大规模革命起义,从来不是因为社会制度的不好,而是因为有多数人吃不饱饭!
饥饿会使人疯狂。
为此,理查德建立日耳曼帝国后,第一个大政策就是有计划的进行粮食储藏,并通过行政手段严格规定黑面包的价格定位。
尤其是打压黑心商人低买高卖的行为,在乡村收购粮食的时候拼命压价,然后在城市卖出去的时候又拼命加价谋取暴利。
这是这个时代粮食贸易最常见的牟利手段。
正因如此,粮价不管如何上涨,真正种粮食的农民伯伯都不会得到什么实惠,农民比城里工人唯一的优势,或许就是可以选择不卖粮食,保证自己饿不死……
这也是为何欧洲革命总是先从城市爆发的原因。
因为城市里的工人平民阶级没有种地收获粮食,一旦出现粮荒,他们真就只能硬挺着饿肚子,不像乡村的农民,还能自己留粮食生活。
柏林的胜利广场上,卡尔.威廉.冯.诺克斯特骑着雪白无杂色的战马,在一群将军卫队的簇拥下,昂首挺胸来到了迎接他的众多勃兰登堡贵族官僚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