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两次远航
升降法阵的速度不慢,十几秒钟之后,祝盒与格兰特就来到了四层,符号馆的布局同格兰特魔法学院的藏书馆差不多,一排排三米多高的书架整齐地排列在偌大的空间中,每个书架上都密密麻麻地摆满了书籍。
“据说,‘符号馆’保存并记录着世界上所有被书写出来的符号——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这里其实只是记录了所有的文章和书籍,像普通人随手写下的草稿这样的东西是不会有记录官去收集和记录的。”
格兰特与祝盒一同穿行在书架之间狭窄的过道上,他一边扫视着书架上的书目,一边对祝盒说道:“看来,符号馆对欧什帝国史的分类主要是依据时间呢。在同一时代的基准下,才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细分。
“我看看……这一层的书记录的是欧什历初年到欧什历704年封臣之乱的历史,那五层应该就是封臣之乱结束后到欧什帝国灭国的历史了。看来,你恐怕得在四层和五层之间多跑几趟了。我会找个角落跟桑德聊一聊,你在四层五层之间往返不用叫上我,这么点距离我还是照应得过来的,而且桑德也在,你的安全不会有问题。”
格兰特扬了扬手,转头离开了。
祝盒若有所思地眯起了眼睛,然后从面前的一排书架上抽出了一本书。
方才,格兰特挥手的时候,他食指的指尖所指向的地方,就是这本书——格兰特还相当刻意地看了一眼自己的手指,祝盒觉得,这十之八九也是一重暗示。
“《欧什帝国哲学发展史(前篇)》?”祝盒念出了这本书的名字,他翻开这本书的扉页,第一眼就在目录中见到了一个有点眼熟的书名。
【第二部分:哲学的正式建立——被忽视和抨击上百年的《哲学原典》。】
“《哲学原典》……这名字好像在哪看见过。”祝盒皱着眉头思索了片刻,“印象不太深刻,应该只是惊鸿一瞥,而且应该是在最近才看到的,不然不会还有印象……”
几秒钟之后,祝盒一拍脑门:“想起来了!鉴定术的结果里有说,格兰特的《概念全书》是仿照《哲学原典》的样式制成的!”
显然,这就是格兰特想要暗示给他的关键。
祝盒连忙把这本《欧什帝国哲学发展史(前篇)》翻到对应的页数,看了起来。
【在先前的章节中,我们纵览了自欧什帝国建立以来在各个领域出现的哲学萌芽,比如怀疑主义、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出现,以及“逻辑”的诞生。倘若没有这本惊世之作的出现,这种“哲学的萌芽状态”可能还要在欧什帝国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才有人能够用漫长的时间整合这些萌芽,并将其纳入一个定义明确的学科当中。】
【但是,一本书的出现让欧什帝国的哲学发展大跨步迈入了新的阶段,名为“哲学”的学科就此诞生,这本书,毫无疑问就是任何谈论哲学的书籍都绕不开的《哲学原典》。】
【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这本在如今的哲学界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开山立派之作,在其作者格兰特·米沙埃尔·奥维德完成创作的时候,是被法师协会忽视和排斥的、“讲述无用理论”的书籍——当时的学者们钻研各种学科的主要动力就是借此改进法术模型和法阵阵图,一切无益于此的理论都被视为垃圾而弃如敝履,即使这本《哲学原典》的作者身为传奇魔法师,这本书也没能逃脱这样的命运。】
【事实上,直到《哲学原典》的作者于欧什历265年英年早逝,这本《哲学原典》都被视为疯子的呓语和文字的游戏。直到欧什历401年,雅各布·米勒·戴维斯于奥维德先生的故居中寻觅到了这本书,并将书中的内容进一步延伸,创建所谓的“雅各布学派”之后,《哲学原典》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重见天日了。】
“欧什历265年……”祝盒咀嚼着这个年份,他粗略地看完了这一篇章,但此后的篇幅里基本没有再提到过《哲学原典》的作者格兰特·米沙埃尔·奥维德,更不要说提到他的“死因”了。
祝盒把这本书放回了书架上,他知道,格兰特真正想提醒他的东西恐怕就是欧什历265年这一个时间节点。
欧什历265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祝盒在书架之间游荡,他想要寻找一本相对全面的历史书籍,讲述的时间范围至少包括欧什历265年。
虽然符号馆没有智能的检索系统,不过书籍的分类被做得相当优秀,祝盒在书架之间游走了几分钟,就找到了他想要的书——《欧什帝国时序史(3)——欧什历254年到270年》。
时序史是这个世界记录历史的一种形式,有些类似于地球的“编年史”,但又有所不同。这种形式仅仅记载历史关键点的内容和发生时刻,并不对历史事件本身进行整合,因为时序史的基本单位不是年而是天,而以天为单位很显然并不能完整论述绝大多数历史事件。
但时序史的优势就在于精准,人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一件事的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之间相隔几天,也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在一个事件发生的同时,也有很多其他事件的不同阶段正在发生。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有一场从欧什历200年持续到300年的战争,那么时序史只会记载200年某月某日,某某对某某宣战;250年某月某日,某军团于某处遭遇另一军团,结果如何;300年某月某日,某某对某某投降……其中还会穿插着很多同样发生在200-300年之间、但与战争全无关系的事件,相当于只是给历史列了一个时间轴。
不过,也有为单一历史事件所编写的时序史,或是以某人的生平作为基准的时序史,或是专门针对某一领域所编写的时序史,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这种记录历史的方式,就“了解一段历史”本身来说恐怕不怎么方便,但对于祝盒这种只是想知道哪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的人来说,就是方便得不得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