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楚汉风格的古乐因而命名为“汉乐晨曦”。
它为当代乐坛提供了宝贵素材,也使研究院的声誉达到新高度。
秦凡闻讯也前来祝贺,并高度赞扬林教授的领导功劳。
“感谢先生伟大贡献!”他激动地说。
林教授谦虚地说这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成果。但眼中也透露着骄傲的光彩。
因为一个民族需要自强,而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正是这个民族自强的重要标志。
在林教授和秦凡的奋斗下,中国音乐研究院的传承事业如日中天。
这也预示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在古乐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之后,研究院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林教授认为,他们不应该只局限于文献研究,而要将成果应用到当代创作中去。
“我们要用古典智慧去酝酿新灵感,使中国音乐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林教授在研究员大会上宣布。
于是,研究院启动了“古韵新声”计划,举办系列创作活动,鼓励音乐工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许多作曲家报名参加了这个活动。
青年作曲家杜冬就是其中一个。
他长期钻研中国古典乐曲,对古乐有独到领悟。
这次,他决定创作一部大型交响乐——《长安风雅》。
这部交响乐融汇了唐代长安的朝政盛世、车水马龙、酒肆歌舞等元素,既有古典韵味,又富有现代气息。
林教授看过谱子后大加赞赏:“好,非常好!这就是我们要的创新。”
在林教授的支持下,这部融汇中西的交响乐在音乐厅首演。现场反响热烈,观众们为作曲家送上经久不息的掌声。
杜冬也深受鼓舞,他决心继续用现代思维品味古典作品,让中国元素在世界音乐舞台绽放光彩。
“古韵新声”计划推出的许多新作品在乐坛引起强烈反响。其中不乏优秀之作。
看到研究院工作丰硕的成果,秦凡也油然生出一种使命感:要将这些优秀作品搬上舞台,让大众欣赏,这是音乐工作者应尽的天职。
于是,他决定举办一次大型系列音乐会“中国韵典世界飨宴”,将研究院孕育的中国风作品呈现在国际舞台上。
这场音乐盛会震撼了全球,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得到空前展现。世界也看到了中华文化传承的生命力。
当最后一个音符响起,全场观众起立鼓掌。
音乐会的成功更加坚定了秦凡传承发展中华音乐文化的决心。
在他看来,音乐不仅需要舞台,也需要培养适合的人才。于是秦凡提出,在音乐学院下设立中华音乐学院,重点培养具有中国风格和水准的作曲家、演奏家。
这个提议立即得到学院领导的赞同。
中华音乐学院很快成立,着名指挥家柳仲亚出任院长。
柳仲亚凭借对中国元素的精湛运用,在国际指挥舞台上享有盛誉。
他的加入使新成立的学院实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