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赵昉的怀疑
“吾皇仁德,以人为本,此周公所以为圣人也!”
司马光难得今天没有反对赵昉的言论,反而开口盛赞他,这让人惊奇的同时,也纷纷明白这话是对的。
武王灭商并无历史功绩,不过是王朝迭代而已,但周公废除活人殉葬,这是活人无数的大功德。
也是为何孔子明明是殷商后代,却要说吾从周的道理,因为周文化开创了人本思想,把华夏民族从愚昧的神灵至上思想中解救出来。
孔子不否定鬼神存在与否,但他存而不论、敬而远之,认为人世间既然是人类世界,那就不应该由神灵来主宰。
儒家自认继承周文化,正是本着这种朴素的价值观,孟子能成为亚圣,也正是他的民本思想。
民本是在人本基础上再进一步,因为人有等级划分,而民却没有,也因此孟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受统治者喜欢。
墨家同样是民本思想,但相对于孟子他太激进了,完全是后世乌托邦似的思想。
但墨家还是被融进华夏族的基因中,就算罢黜百家也不能够抹除它的影响力,成为底层社会的侠义精神,跟儒家思想合流。
因此所谓的民主、自由,其实是华夏民族玩剩下的,西方人在中世纪学到东方的先进思想,才挣脱了神权的愚民统治。
言归正传,司马光在称赞了赵昉一句后,话锋一转说道:“然陛下所说天子无道,臣民尽可反之臣不认同,君父有过,臣子应当力谏之,安敢以此为借口,行那无君无父之事哉!”
“好吧,这老头虽然倔,但这话对我有利,还是忍了吧。”
赵昉一听赶紧安慰自己,虽然心底不认同这观点,但自己是既得利益者,如果反对就矫情了。
点点头向他承认错误后,说道:“卿言有理,但也要用那些事例告诫君主不可妄为,唐太宗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定要牢记。”
这道理冠冕堂皇,无人可以反对,很快这事就过去了,算是便宜李谅祚,没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这其实是赵昉的私心作祟,北宋自建国以来,在表面上对亡国之主都是恩赏厚葬的,他不想在自己手上例外。
就算是李煜被赵光义毒死,也是民间传说,至少在他生前都是封侯,死后以王侯之礼下葬的。
李煜被毒死的记载来自南宋王铚的笔记《墨记》,宋史里并没有记载,孤证难辨真伪。
后人愿意相信是人性喜欢阴暗,特别是那种涉及宫闱秘史的,人们更是喜欢用阴谋论去推断,可能那样自己比较有快感吧。
但李煜的后人都在宋朝为官,其子李仲寓袭爵清源公,官居郢州刺史,而后李勉、李仁厚都是进士出身。
李鞔更是在宋徽宗时高中博学宏词科,南宋名相李宗勉也是李煜后人,可见老赵家并未打压李煜后代。
“赐封梁氏为婕妤,梁乙埋之功留待夏境平定后再封赏,赐命没藏德荣为左厢神勇军司都指挥使……”
后面对梁洛瑶的安排反而没人质疑,恐怕朝臣们也不以为意,对没藏德荣的任命倒是争议了一会儿,也尘埃落定。
没藏家族不是党项人,而是吐蕃人,势力在川藏交界及横山地区,赵昉这任命虽然给了他军权,却远离了没藏家固有的地盘。
左厢神勇军司在夏辽交界处,陕北和山西、内蒙交界的地方,如今正是宋辽对峙的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