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弟弟还是曹皇后生的,这是完全改变历史了,曹皇后竟然有孩子,这让赵昉当初都傻了。
好在自己已经当皇帝了,要不然这个孩子才是嫡子,没了威胁他皇位的理由,赵昉对这个四弟也宠的不行。
几天后,内阁和枢密院联合提交了一份奏章,取消今年的年假,朝廷发给各级官员补贴费用,赵昉同意了。
户部员外郎苏轼同时奏对,由农行发行一批国债作为战争需要,这是债券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在此之前谁也不知道还能这么干,其实这不是苏轼有先知的学问,也不是赵昉教他的。
这是赵昉那四个欧洲美人中,来自意大利的索菲亚传授宫女们时,介绍她那边的风土人情时顺嘴提了一句。
这事被苏轼知道后,从事好几年银行业的他,敏锐的发现了其中的好处,不要脸的请求赵昉,要跟索菲亚谈谈。
这要是别的皇帝他绝对不敢,可赵昉跟他关系好,而且深知赵昉的性情不介意外男见到自己的妃嫔,他才敢提的。
结果他从索菲亚嘴里掏出了许多欧洲的经融方式,大受启发弄出这债券的。
从这可以看出,苏轼还真是对经融有超乎寻常的想象力,要知道现在的欧洲也没有银行。
欧洲最早的银行,后世有两种说法,一种是1174年威尼斯创建的银行,另一种是1272年佛罗伦萨创建的银行。
至于威尼斯银行,要到1587年才创建,但无论哪一种,这时候都没有,至少还要一百年后,欧洲才有银行。
可索菲亚怎么有这知识呢,这要说到罗马帝国时期,在公元前后罗马帝国就有类似的机构。
主要业务是借贷、换取不同的货币,以及信托业务,而且还要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管理,对从事这业务的监督等。
因此后来现代银行的模式出现在欧洲,是有其历史原因,中国在这方面跟他们不同。
中国古代的钱庄,只有兑换货币的业务,连借贷都没有,借贷这一块反而是当铺有经营。
至于信托则完全是空白,这是欧洲人独创的经融业务,索菲亚作为意大利的贵族出身,自然懂的这些知识点。
虽然对细则不懂,但大体上的业务还是见识过的,因此能跟苏轼说的有模有样,让他受到启发。
熙宁六年除夕夜,大同城里灯火通明,喊杀声阵阵冲破云霄,谁也没想到狄青竟然选择了今晚偷袭大同。
宋辽之间原本都在霸州一带拉锯,云内州的宋军一直死守不出,面对大同方向的宋境内,真定府和太原府也是严令死守。
宋军看起来是要在辽国的南京道争个胜负,大有拿下析津府的打算,渐渐地大同方面就疲惫了。
加上今晚大年夜,辽国人也同样要过大年,可夭寿的狄青偏偏不让人消停,在这城外白雪皑皑的地方,竟然早早埋伏了人马,偷袭得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