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年纪轻轻就爬到了高位,而且持才傲物,难免会得罪一些朝中的官员。
于是,很多官员都争相到朱元璋身边进谗言。
不仅如此,解缙还在日后向朱元璋提出了太平十策,即使百姓太平的十条建议。
其中,他着重说明了分封藩王的危害。
这可把朱元璋气得不轻。
要知道在朱元璋的理念中,分封藩王守卫边疆,是一项重要的国策。
再加上朱元璋平素重视亲情,解缙的这番话简直就是在打他的嘴巴子。
于是,朱元璋不得不下令打发解缙回家读书。
幸好最终,解缙投靠了永乐大帝朱棣。
他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朱棣的登基诏书,就是由解缙亲自起草的。
不仅如此,解缙还编纂了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百科全书,更有着“万书之书”的美誉。
在当时,能编纂永乐大典,绝对是一个文人最高的荣誉。
不仅如此,解缙还是当时的内阁首辅,帮助朱棣处理着各项国事。
可以说当时的解缙,风头无两。
不过最后,解缙还是由于自己的耿直,一不小心卷入了立储的漩涡,最终落了个被处死的结局。
所以说,解缙这人虽然情商不太高,但起码能力还是有的。
能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稳坐这么多年的人,必然不是庸碌之辈。
眼下朱樉看到解缙主动报名成为东宫幕僚,自然是喜上眉梢。
好家伙,这么一个能臣干吏,能为自己省下多少事啊!
当下,朱樉就传人召见了解缙。
不多时,一个身着翰林学士服的年轻人,便缓步踏入了殿内。
此人身材高大,虽说相貌平平,但是眼中却是透露着一股精光。
一看,这就是个有抱负的年轻人。
看见身居上位的朱樉,解缙也是弯下腰,行了个大礼:“微臣解缙,拜见太子殿下。”
朱樉闻言,也是笑着道:“免礼免礼,听说先生想担任太子幕僚,本太子也是万分欣喜啊。”
“有解爱卿此等能臣,何愁国家不兴?”
说着,朱樉竟是郑重的从书案后走出,郑重的向解缙还了个礼。
解缙见状,也是愣住了。
他......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翰林学士啊!
原本解缙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递交投名状的。
朝中能臣那么多,解缙并不觉得自己有机会被太子殿下选中。
可是现在他看到了什么?
太子殿下不仅选中了他,还正儿八经的朝他行礼!
解缙是真的有些感动。
能得太子垂青,何其幸运!
解缙连忙拱手拜谢,连称不敢。
两人又互相谦虚了一阵,这才进入了正题。
朱樉望着台阶下的解缙,缓声道:“解爱卿,不知你对之前的胡惟庸一案,怎么看?”
解缙思索了片刻,张口就来:“殿下,臣以为查办胡惟庸,是应该的。”
“胡惟庸入朝多年,结党营私,一手遮天,丧失了身为臣子的德行,是为罪状之一。”
“不仅如此,胡惟庸还纵容手下家眷欺压百姓,抢占民田,鱼肉百姓,是为罪状之二。”
“要是让胡惟庸继续当丞相,长此以往,国不将国。”
“所以铲除胡惟庸一事,臣认为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