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眼中钉
不过很显然,太后并不想在这次朝会里,树立太多的敌人。
接下来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将先帝风光大葬;以及少帝梁煦登极的事情。
众人给皇帝取了个谥号,曰“康”,是为“安乐抚民”之意。
于是,逝去的先皇曰“梁康帝”。
至于说葬礼以及登基大典,这些早有成例,争议的地方倒并不太多。
讨论到了下半夜,五更天了,众臣散去。
萧逸刚刚走出宫殿,就被他的父亲给喊住了。
萧国公满脸愁容地对他说道:“逸儿,有空吗?回家坐坐,如何?”
萧逸点了点头,于是这父子俩把公主喊上,一起回到了萧国公府。
萧国公在书房里亲自与萧逸面谈,现场只有三个人,甚至萧逸的两个哥哥,也都没有喊上。
萧国公一脸严肃,道:“逸儿,你觉得现在情况该如何应对?”
萧逸反问道:“爹,那你觉得呢?你现在可是顾命大臣啊。”
萧国公却脸露苦笑:“我这个顾命大臣是怎么得来的?难道你还不清楚吗?”
萧逸当然清楚。
桓太后玩的,不外乎还是那种平衡之术。
她除了要借助家族的力量以外,朝堂之上要堵住悠悠之口,像康清平这种股肱之臣,她肯定要起用。
然后如果坐视康相的势力做大,肯定也不符合她的本意,于是便需要另一方的制衡。
很显然,这一方的人选当中,梁朝义不会是个容易摆弄的角色。于是,这个人选便落在了萧国公的头上。
萧国公虽然是个主战派,但是他为人忠厚,宽宏大量。最为重要的是,他不够奸猾。
如此一来,萧国公无疑就成了平衡的最好砝码。
这一点,萧逸知道,萧国公自己,也知道。可没法子,这顾命大臣的身份,他还是无法摆脱得了。
萧国公突然又问道:“逸儿,你觉得,太后下一步,会是什么呢?”
萧逸还没有说话,旁边的漱瑜公主已经开声道:
“嘿,还能会是什么?当然是趁早,拔掉这个眼中钉,肉中刺了!”
萧国公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
公主说得没错,萧逸,在太后的眼中,当仁不让的,就是一根“眼中钉”。原本,他一鸣惊人,已经让太后很是不爽了,加上义阳之战,直接打了桓言的脸。
如此一来,不立马将萧逸整死,那已经算是够客气了。
不,她并不是不想,而只是时机还不成熟而已。
萧国公很是担忧地道:“那逸儿你该怎么办?”
萧逸想了想,道:“这个嘛,我想去岭南……”
他记得自己原来那时空里的典故:重耳在外则生,申生在内则亡。
这个典故讲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两位公子的不同遭遇。
其中重耳流亡国外,最终重新回到国内夺取王位,成为赫赫有名的晋文公;
而申生留在国内,则死于权斗。
在如今如此复杂的形势下,萧逸选择主动避让,去岭南修铁路,这是他的最佳选择。
理由他也想好了,就是要完成先帝的遗愿。要知道,先帝之前任命他的,正是工部尚书一职,而且指定是要进行铁路网的设计与修筑。
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借口,比得上完成先帝遗愿更合理呢?
听到他这么说,萧国公终于重重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