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皇帝刚刚的言语之中,特别是拿出小册子后所说的话,多次将大明朝现在平民经历的生活,比作洪武皇帝登基前的暴元时期平民所经历的生活。
这些话语已经侧面表明了正德皇帝认可严嵩所说的——“劳役之法不改,大明朝必亡。”
谁敢在这个时间点劝说正德皇帝让他放纵大明朝灭亡呢?
看两位大佬都无动于衷后,群臣心中对劝阻正德皇帝变法这事上彻底无望了。
群臣现在很奇怪,正德皇帝到底是何时打算变法的呢?
是看见那个被打散的小册子后的第一时刻,还是被严嵩劝导之后?
如果正德皇帝早就打定主意要变法的话,那为何刚刚又若无其事要翻过此事?
至于可不可能是串通了庶吉士严嵩唱双簧?
拜托,正德皇帝什么身份,就算串通大臣唱双簧,也不会串通一个住在翰林院的穷酸庶吉士,
“退朝!”刘瑾再一次捏起了公鸭嗓,让群臣在六神无主之际退了朝。
正德皇帝主动召开的大朝,也像一副闹剧一样戛然而止的结束了。
但群臣们都明白,这次突然结束的大朝对于大明的影响力远远超过正德皇帝上台后的任何一次上朝,
对大明未来的影响力甚至比群臣逼谏的那一次早朝都要大。
这次大朝向群臣放出了两个讯号:
一、正德皇帝已经决心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大明朝的老旧制度了。
二、正德皇帝是不会像弘治皇帝一样被群臣随意左右的。
从午门离开紫禁城后,群臣就开始议论纷纷,
群臣们出了午门后,就不按品阶走特定的队列了,而是按照党派之分扎堆行走。
“你们说,之前焦尚书和锦衣卫的王校尉是不是就是为了此事而专门巡边的。”一名正四品的大臣说道。
“这么看来,王校尉公开索贿只是为了这件事打的障眼法?”与他一派的另一名大臣说道。
“那圣上对这件事真的是铁了心了吗?”又一名走在一起的大臣问道。
“不要妄议圣上,要讨论也要等……”一名大臣在说话的同时使了个眼色,用语言与行动提醒他们不要乱说话,
在他的提醒后,他身边的几名扎堆走的大臣也不敢继续讨论了。
而李东阳也主动找上了严嵩说道:
“严学士,随老夫走。”
“诺,下官这就来。”严嵩拱手应道。
李东阳就这么带着严嵩回到了自己府上的书房。
严嵩随李东阳进入书房后,李东阳直接将一本册子交到了李东阳手上,
严嵩接过李东阳递来的册子,册子上写着三个大字——《田均役》。
严嵩接过册子后,站在原地简单翻阅了几下《田均役》。
严嵩身为乙丑科进士第五名的号考生,虽然没有正德皇帝那种过目不忘的夸张天赋,但也有一目十行的快速阅读天赋,
严嵩看着手中的《田均役》,才发现李东阳早就将新劳役法的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回住处之后就好好品读此册。”李东阳叮嘱道。
李东阳说完这句话后,就坐在主座上露出一副送客的表情正眼都不看严嵩一眼。
“诺。”严嵩回道。
严嵩也不介意李东阳对自己的“半逐客令”,能进入内阁首辅的书房对于严嵩这个庶吉士来说,已经是官运亨通的表型了。
严嵩明白,自己很快就要借着新法推行之事,进入大明的核心政治圈了。
就在此时,正德皇帝再一次换上便装去寻找王资了。
正德皇帝在与王资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后,愈发觉得这个不通文墨的男人过于恐怖了。
不论是思索看待大明事务的角度,还是那独树一帜的理解方式,都让正德皇帝耳目一新。
这次正德皇帝来找王资是为了让王资去主持新法推行这件大事。
正德皇帝知道自己其实只需要一纸圣旨,王资就得乖乖的去大明全国各地推行这项王资自己提出的新税法,
但是正德皇帝不愿意逼迫王资,他要放下九五之尊之躯请王资主持大局。
在正德皇帝眼中,只有王资才能真正的将新税法推行到大明的每一个角落。
此时的王资在做什么呢?
在东海酒楼里睡大觉呢。
由于正德皇帝提前结束了大朝,此时的王资还没有起床。
正德皇帝一人进入了东海酒楼后,就看见沐儿一个人在那里擦拭座椅,
随着正德皇帝出入东海酒楼的频率提高后,东海酒楼方圆半里地的所有建筑都已经被锦衣卫严格把控了起来,
如今正德皇帝出地安门已经不需要锦衣卫在身旁护卫了。
沐儿还是不知道正德皇帝就是正德皇帝,全当正德皇帝就是夫君关系较好的一名挚友。
“你又来找我夫君了吗?”沐儿没有停下擦拭座椅的双手,向正德皇帝问道。
“嗯,我这次来是想再借你夫君用上几个月。”正德皇帝说道。“可能不止几个月,要几年了。”
“那你走吧,我夫君不在家。”沐儿直接了当的拒绝了正德皇帝。
正德皇帝心说:“你夫君在哪里我比你还清楚,你和我说他不在东海酒楼?”
“夫人可不要开玩笑,你夫君此刻正在床上睡觉是吧,我可以等,大约再过半刻钟的时间,你夫君就该起床了吧。”正德皇帝看了眼外面的太阳,对沐儿说道。
正德皇帝清楚的知道王资的作息表,最多再过半刻钟就到王资自然醒的时间点了。
“我说了夫君不在家就是不在家,你这个人怎么在胡说八道。”沐儿有些不开心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