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在对自己说:“你个小瘪三还好意思笑,你有八个老婆。”
正德皇帝在摆完手势后,整个人都精神气好上了许多。
王资也不介意正德皇帝的“回击”,继续饶有兴趣的欣赏正德皇帝那明显不自然的身体动作。
在场的文武百官也清楚正德皇帝不喜欢这些礼节,
可是这些礼节该走的还是要走的。
在天坛之上完成所有皇家大典的开幕式——祈祷仪式后,正德皇帝的婚礼才算可以正式开始了。
所有人先是跟随正德皇帝的脚步,按照严格的礼法顺序依次进入乾清宫之中
在文武百官与皇亲国戚的注视下,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开始宣告皇帝要结婚的圣旨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
“钦此。”
一篇通篇几百字的圣旨诏书就在刘瑾的公鸭嗓下通报给了全大明。
这篇诏书中的大意,就是皇帝娶妻不是自己想要娶妻纳妃,而是要顺应天意。
反正就是给正德皇帝娶妻纳妃这件事按上了一个不得了的名头。
这份圣旨宣读完毕后,就代表正德皇帝正式与两名妃子达成了婚配关系。
但是这个婚配关系并非是大明礼法中的真正的婚配关系。
在大明乃至地朝几千年的礼法制度中,
只有男子与正妻的婚配关系是真正礼法中的婚配关系,
上至正德皇帝与妃子的婚配关系,下乃普通大明富人满四十无子的合法纳妾,都不是礼法中真正的婚配关系。
就更不用说那些“半合法”的义子义女的婚配关系了。
地朝自古以来就是绝对的标准的一夫一妻制度。
从来未变。
只不过是正德皇帝身为地朝阶层之首,所以他的纳妃仪式也要比正常人家的娶妻仪式隆重的多。
说穿了还是阶层问题大于一切。
正德皇帝的阶层超脱与地朝除他之外所有人的阶层,所以正德皇帝相关的一切事务在规矩上,都超脱于那些低阶层的人。
限制低阶层的纳妾不可大张旗鼓与年纪不够不能纳妾的规矩,在正德皇帝这个大明最高阶层人的头上都被抹去了。
其实正德皇帝的婚礼说穿了就是这么一张圣旨的事情,
但考虑到正德皇帝的身份,前后就加了花里胡哨的一大堆东西。
这些仪式本质上都是在抬高正德皇帝的身份与地位,
让其他围观者也就是所有低于正德皇帝阶层的人,对正德皇帝产生神圣化崇拜的心理。
将正德皇帝的所有行为提高到其他阶层需要瞻仰的地步,就是大明乃至中国地朝历史上,皇家礼法的根本目的。
正德皇帝让刘瑾宣读完圣旨后,就该宴请百官了。
也就是类似于老百姓之间的婚庆喜宴。
但在皇帝这里时,宴请的宾客并不是一起宴请的。
而是分为男女两批。
男性宾客就是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以及一些退了休但是颇有声望的老臣,
这些宾客又正德皇帝统一宴请,大家吃饭的地方就是乾清宫了。
女性宾客就是各个品级的诰命夫人以及皇亲国戚中的女性了。
别看正德皇帝今日与两名妃子完成正式的婚礼过程了,但今日一日之内可能正德皇帝都见不到自己妃子一面。
双方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礼节行为。
正德皇帝这边要应对文武百官与皇亲国戚,两名妃子与张太后则是要应对并不比文武百官与皇亲国戚少到多少的诰命夫人。
特别是还有王资这种一人八个夫人的特例。
诰命夫人的数量可并不比有资格参加正德皇帝结婚大典的男性少到哪里去。
这里的座次排序也很有讲究。
不论是乾清宫的这场大宴,还是在后宫之中的那场家宴,大家都有依据自己身份地位来分配座位。
这场两场宴席的食物也并不怎么丰盛豪华,主要是寓意好。
大多数食物都是一些内含有大明阶层与礼制寓意的食物菜品,
每道菜也不多,毕竟能进两场宴席的人,都是不缺这一顿饭的人。
可从早折腾到中午的活动,还是让大部分人都精疲力竭,
每个参加宴席的人还是象征性的吃了几口饭菜来垫垫肚子。
这里王资就没有动筷子了。
虽说王资知道皇家的饭远比自己家的饭安全系数更高,但王资还是习惯性的不吃自己没有参与制作的伙食。
除了考虑安全问题外,王资还要考虑好吃不好吃的问题。
王资供给给京师与应天府的富人的食品添加剂王资会用工业产品,
但王资供给给自己调味的调味品可都是一等一的好东西。
除了色香味俱全之外,食品安全方面也是没的说,杠杠的。
王资的食品添加剂就算卖的再好,紫禁城也不敢收购的,
所以这些紫禁城御膳房搞出来的食物,不是王资瞧不起,就算不考虑安全性也入不了自己那张叼嘴。
王资不吃不代表别人不吃,王资身旁的文武百官与皇亲国戚都适当的吃了一些太监们端上来的食物。
如果这些人真一口不吃,可能还涉及到了尊不尊敬皇帝皇家的问题。
正德皇帝请你来参加喜宴,那是给你面子,
你一口不吃,是不是不给皇帝面子了?
皇帝的面子你敢不给?
可能除了王资之外还真没人敢不给吧。
王资一口不吃的举动让坐在龙椅高位上的正德皇帝很是好奇,
好奇的正德皇帝也没有什么心思吃面前的食物,只是看向什么都不吃的王资,有些疑惑王资为什么什么都不吃呢?
还没等正德皇帝想清楚王资为什么什么都不吃,正德皇帝身边负责试吃的一名太监倒地了。
倒地之后的太监开始手脚抽搐,口吐白沫,不一会就一蹬腿死了!
这一场景可近代了在场的所有百官。
“膳里有毒!”
不知道是谁高呼一声后,所有文武百官与皇亲国戚都丢下了手中的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