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两人不由得心如死灰。
要知道,两人在整个项目成立之初,可是对这个项目保有很大的希望的。
虽然他们是学者,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欲望。
相反,越有成就的学者往往是对功成名就越渴望的。
当然,徐天宇这个例外除外。
只要他们完成了这个项目,不出预料的是,他们两人的地位将会在学术圈子内更上一层楼。
但现在这种情况,两人很可能就只能想想了。
看着两人的神情变化,徐天宇没有什么感觉,他一向对别人这种情绪变化很迟钝。
倒是刘天福看出来了,能活到这个岁数的都是人精。
怎么会看不出来此时李教授和梁家平两人的心情。
所以接下来为了让两人放宽心,刘天福不禁说道。
“不用担心,目前项目只要能正常的平稳研究下去,上面是不会撤的..”
这并非他说假话,这是他和吕先锋讨论之后做下的决定。
他们决定将这个项目团队作为一个试点。
虽然现在徐天宇的航天发动机让‘奔月’计划项目走上了正轨。
但在可控核聚变技术的航天发动机领域,对于龙国来说还是一片空白。
要想丰富这方面,必须要有一个专业的学者项目团队。
他们一开始也考虑过‘奔月’计划的项目团队。
但‘奔月’是一个整合性的项目,并非专精于某一项领域。
所以‘奔月’计划的项目组被他们放弃了
再就是徐天宇了,他们也考虑过。
以徐天宇的个人能力,是完全足够丰富这一领域的。
但问题就在于,徐天宇并非是他们能管辖的人。
当然按照惯例,按照常理来说。
两人一个身为龙科院的院长,一人身为科技部的部长。
都是位高权重的人物,可以指挥徐天宇。
但在对待徐天宇这一点上,两人的观点是一致的。
只配合,不强制!
也就是说,对待徐天宇的研究,他们只配合。
绝对不会强制他去做特定领域的研究。
这也就导致了不确定性,如果徐天宇有一天不在整个领域进行研究了。
那寄希望在他身上岂不是白费了。
虽然这种可能很小,但身为领导层总是要考虑多方面的情况。
所以他们最后决定,不管利用可控核聚变技术的航天发动机发展到什么地步。
在徐氏重工的这个项目团队是不会撤的。
就算是徐天宇日后继续进行航天领域的研究,他们也可以从中协助。
再不济归纳材料和数据总是可以办到的。
总要有专业人士来总结这个领域的知识。
当然,可控核聚变领域可是大有可为,未来绝对不仅仅是运用于航天领域。
所以也不排除未来整个项目团队招收不同领域的专业学者。
从而形成一个研究基地的性质。
所以说,这个项目团队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都是不会撤掉的。
甚至,吕先锋和刘天福还有意让它发展壮大。
在日后将可控核聚变领域转变成一门学科。
到时候相信可控核聚变领域内的发展将会是井喷式的。
这也是为什么刘天福会这么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