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实验室内,
王仁清跟着那名实验室的负责人不断在实验室内有目的的闲逛着。
不多时,就到了发动机最关键的一个仓位内。
望着数十米高的顶棚,王仁清心中默默估算了一下。
从顶棚高度他能初步估算出来这一次‘奔月’计划项目发射的航天器的规模。
这是作为一名航天领域专业学者的经验所谈。
那名实验室的负责人在前面夸夸其谈,王仁清在后头跟着,时不时点头附和他的观点。
等来到了航天发动机的反应炉工序房之时,王仁清的好奇心瞬间就被勾起来了。
他想知道核动力航天发动机的反应炉,运作的时候是采用哪种方式?
实际上,在之前在航天发展的过程中,在目前航天发动机采用的化学能燃料方式如此多弊端的情况下。
早就有学者考虑过采用核动力作为航天器的运转方式。
核火箭发动机用核燃料作能源,用液氢、液氦、液氨等作工质,由装在推力室中的核反应堆、冷却喷管、工质输送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虽然按照以前的技术,对这方面的研究只能局限在理论研究上。
但饶是如此,数十年来,还是有不少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从而产生了核动力航天发动机的各项分支,对此领域王仁清虽然不是很专精,但也还算了解。
据他所知,在目前学术圈认可的情况内。
核动力火箭分为好几种类型,分别是核热火箭,核电火箭,混合核热与核电火箭,核裂变碎片火箭,核脉冲火箭,核冲压火箭。
其中主要能够运用的类型,就是核热火箭,核电火箭。
其他的混合核热与核电火箭,核裂变碎片火箭以及核脉冲火箭由于技术和危险性的原因,不太适合现阶段的实用情况。
至于核冲压火箭则是核热火箭的变种,只不过是为核热火箭设计合适的进气道和排气道。
利用环境大气作工质以取代通过管路从贮箱供给的推进剂,那么核热火箭就成了核冲压火箭。
目前技术最能够达到的,安全性且最高的,就是核热火箭还有核电火箭。
核热火箭是利用核裂变的热能将工质加热到很高的温度,然后通过收缩扩张喷管加速到超音流而产生推力的火箭发动机系统。
其原理和液体火箭发动机类似,所以无论是在研发工时上还是研发成本上,都是在有理论基础的支持下。
这也是为什么这是最容易研发成功的原因。
至于核电火箭则是将核反应堆裂变能首先转换为电能,为电火箭供电,然后由电火箭产生推力的推进系统。
这种运行方式比核热火箭要更加稳定,也更好控制。
其中产生的电能又能供应后续的航天器供应,所以这种运作方式又被称为最省心的运作方式。
目前世界航天领域的各个大国,都在开发推进与发电两用的空间核反应堆动力系统。
但是在龙国,王仁清还没有听说过国内有那座研究所在这方面有特有的研究。
倒是核热火箭的发展在龙国有不小的进步。
想到此,王仁清心中大概也有了个概念。
估计‘奔月’计划项目组这一次运用的航天发动机的运行技术,很大可能应该就是核热火箭。
王仁清看向实验室内的这几台航天发动机目光灼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