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学堂,小食堂
古代的村学,其实就是私学。
孔子就曾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收徒讲学中提到“有教无类”。
意思就是贾人、贱人、农家子弟都可投门入学,这也算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把教育对象从贵族推广到平民,从上层向民间普及。
虽然各朝各代的官府都大力提倡村学,但碍于农村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也就是书籍等各种因素,村学的发展一直都没什么好的成效。
寒门崛起的例子,实在是太少了。
就连紧挨着长安城的西甘村都是这样,那些京兆府之外的就更别提了。
当然,这种种原因,也跟市面上的书籍量,和如今教育的方式有关。
西甘村村中的学堂,是当年村中各户集资,再加上官府补贴一部分修建的。
学堂的所有权归西甘村私有,属于是全村的共同财产。
虽然读书的地方是有了,可没有夫子愿意来教就很无奈。
……
西甘村,村学学堂外。
李虚看着这破烂不堪的学堂,感觉勉强比那郊外的城隍庙好那些一些。
思索片刻后,他开口朝村正张成德说道:
“村正爷爷,这村里的学堂,我能不能出钱买下重建?”
张成德听到李虚要买学堂重建,皱着眉头问道:“李大朗,你是说,你要买下这学堂,重建创办私塾?你当初不是答应,让村中的孩子不花钱读......”
李虚打断他笑道:“我是答应了的啊。是这样的,村中那些弟弟妹妹读书,当然还是免费,肯定不会让他们不花一文钱,连拜师礼都不用。”
“只是这学堂实在是太破了,而且也太小了些,我打算买下来,慢慢的扩建重修。”
“而之所以买下来,是因为我不希望在建造和今后经营学堂的过程中出现各种指手画脚和阻碍。”
“若是没有绝对的话语权,村里这么多户人,一人一个想法,一人一个建议,我可兼顾不过来。”
“你可以理解,这学堂,我需要绝对的话语权。”
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李虚非常清楚,一个人的决定,肯定要比全村人的决定更有执行力。
这学堂一事,是教育发展的重心,是关乎到他今后能培养出多少帮手的关键。
如果不能全权掌控学堂的发展动向,那他还不如自己重新修剪一个新的学堂。
他是无论如何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张成德似乎也并不在意这村中一学堂的几亩三分地,他再次确认道:“李大朗,你当真愿意,让全村的孩童不花一文钱读书?”
李虚认真的点头道:“对,这点村正爷爷你放心,可以写在契约之中。只要是西甘村村籍的孩子来学堂读书,都不需要花一文钱,还可优先入学。”
“甚至等到后面看情况,我还会免费提供一日三餐,保证他们的身体发育正常生长,不至于饿着肚子读书。”
听到李虚这么说,张成德想也没想,点头答应道:
“好好~那我午后便去县衙拟这契约,这学堂虽是村中的,但地却是官府的。若是你买来办学堂,想必县衙是不会阻拦的。”
李虚听到这样,便点头道:“哦,原来这地也是批的啊,那干脆问问看能不能多批几亩吧。”
“小学中学大学。大学暂时不用管,至少也要满足小学和中学的地,能区分开就最好。”
“......”
跟村正确定好村学的事情后,李虚因为要去看看村里各家各户种植的蔬菜和各类副食品加工情况,所以就吩咐乔世友他先收拾学堂的旁边的夫子房。
毕竟,那是他接下来要生活的地方。
......
午饭时间。
李虚第一次吃到大唐自家种的辣椒,虽然还没有彻底成熟,但新鲜的辣椒炒肉,味道简直不要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