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韩在我这都有点坐不住了,准备去接他媳妇呢!”
同属一个处室,两人见面的次数还是很多的。只是工作上的交集少,相对而言就不是很熟悉。
估计是吴国斌的意见起了作用,郑友军也没罗里吧嗦,痛痛快快的说道:“这怪我,来的不是时候!”
“吴处,那我也就不绕弯子了,长话短说。”
“最近自行车厂的销量一直不好,一直没找到解决的办法。我就想找小韩帮个忙,解决下自行车厂的销售的问题。”
80年代是自行车最畅销的年代,根本就不存在卖不出的问题。正常来讲,此时应该是郑友军最得意的时候。
本不可能出现问题,却又出了问题,这就很值得怀疑其中的猫腻。
吴国斌心思玲珑剔透,不愿韩坤去管自行车的事情,说道:“老郑,前段时间自行车的销量还不错的呀!”
说来也是政策的变化,引发了自行车厂的危机。
自1978年取消自行车票后,部分城市陆陆续续落实了下去。也是最近的一段时间,金州这边也在落实这个政策。
政策的落实一直延续到了1986年左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全国一下子就取消了自行车票。
正好碰上了金州落实这个政策,原本自行车厂生产多少,供销社就卖出多少。现在金州这边的自行车票取消之后,销量是增加了,但是跟金州化工这边没关系。
市场上的自行车完全由金州地区和上海那边的自行车厂给取代了,金州化工这边生产的自行车反而卖不动了。
你要说质量没问题,那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这事儿郑友军肯定不认,说道:“吴处,之前是统购统销,现在上面不管自行车的事情了,我这边就有点抓瞎了!”
之前一直走统购统销,销量还是能保证的。现在,金州地区自行车票取消,附近城市的自行车厂的供应量一下子就提了上来,城市工人的选择性就高了很多。
质量有问题的自行车自然被淘汰,留下质量较好的自行车。显然,韩坤是真的不想参合到自行车厂,说道:“郑处,我也没在车厂做过事呀!”
看到韩坤在服务性质的三产出了成绩,郑友军有点眼热。本来凭着票证制度,他的自行车厂成绩是不差的。
自行车的数量有限,金州市职工根本没得选。
这样一个政策取消,意味着自行车厂可以爆产能了,却没想到郑友军这边扯后腿了。韩坤不想接这个事,也不好多说什么。
吴国斌接过话,说道:“老郑,现在商业街的事情比较多,我看你再想想其他办法,找找市里的供销社。”
“供销社那边有渠道,可以往外省市销一销嘛!。”
事实上,吴国斌想到的,郑友军也早就想到了,甚至已经去过了。
只是供销社也解决不了金州市民的选择问题,说道:“吴处,自行车票取消之后,市里的几个自行车厂出货量大增,我这边也有点力有未逮。”
吴国斌叹了口气,说道:“这个情况的话,小韩也帮不上忙呀!”
甭管吴国斌如何拒绝,郑友军总是锲而不舍,寻找解决办法,说道:“吴处,商业街那边人流量大,能不能腾出一套店面给自行车厂。”
这事肯定不行,关乎到事权的归属。即使想要开一间自行车专卖店,那也只能是产业集群中心来具体运作,不可能交给自行车厂来处理。
敏感的韩坤瞬间抓到了事权的关键,绝对不能让渡,说道:“郑处,综合科也有任务指标的!”
简短的一句话,拒绝之意已经显露无疑。
郑友军很恼火,但又毫无办法。各处室、各科室都有自己的年任务指标,根本不可能为了自行车厂就忽视了自身科室的利益。
现在,生产的自行车销不出去,工人的工资就下不来,这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