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思辰在北城住了整整两个月。
这段期间,每日里带着魏乾琅四处游玩吃喝,把北城里面为数不多的商家和货物都摸了一遍。
赵思辰娇倩,每日里笑脸盈盈,无论对酒楼的掌柜,还是街头小店的老人,都亲切热情。
魏乾琅俊朗,出手极为大方,虽然穿着朴素,但花钱毫不手软,除了应付的费用之外,赏钱也甚为丰厚。
两个人一时间,竟成了北城里面最受欢迎的人物。
每次两个人一出现在哪家店门口,商户们都纷纷迎出招待。
杨郡守酸溜溜地说过几次,说北城里面现在只知道有赵魏二人,连郡守姓什么都忘记了。
赵思辰和魏乾琅两个人风光霁月,也不同杨郡守辩解,弄得他只能悻悻地说上两句,就算占了口头便宜,也不觉得高兴。
在此期间,蒲将军派出去寻找大豆的人,在北城往南二十里的地方,找到了一个村子,村子里面的牲畜养得又肥又壮。
一问之下,喂养牲畜的食物,和赵思辰说过的大豆甚为类似。
派出去的人快马加鞭送来了一袋子豆子让赵思辰辨认。
赵思辰当场给来人示范了怎么用大豆榨油,用豆渣制作豆饼。
因着这事,蒲将军特意抽了半天的时间,离开北地军营,来到北城,看赵思辰又示范了一遍。
赵思辰给蒲将军建议:“挑选又大又圆的豆子作为种子,第二年种下,有比较大的概率能够种出好的豆苗。
种出的豆子,用同样的法子再筛选一遍。
这样几年下来,就能得到好的苗子了。”
蒲将军带兵厉害,却甚少接触田地里的活。
他随身带着的亲兵之中,有农户出身,听见赵思辰这边讲解,连连点头称是:“赵姑娘年纪不大,对于农活却熟悉得很。”
赵思辰又用刚炸出来的大豆油,给蒲将军做了炸面和锅巴。
炸面和锅巴干吃极为香脆,还能补充盐分。
既有利于行军途中随身携带,也有利于长期储存
泡到热水里面,又能成为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的面条或者糊粥,既饱肚子又能让身体暖和。
比起干巴巴的炒米,不知道好吃了多少倍。
蒲将军吃了一块面饼,又吃了一块锅巴。
又吃了一碗面,又吃了一碗锅巴粥。
放下了筷子之后,蒲将军站起身来,冲着赵思辰郑重地行了一个礼:“赵姑娘,我替北地的万千将士,感谢你!”
赵思辰忙起身回礼,笑着说道:“蒲将军,我之前胡闹不懂事,给您带来了麻烦,还害得魏小将军受伤。这就当是我的赔礼。”
蒲将军一抱拳:“此前是我脾气忒大了些。幸亏赵姑娘不与我计较。
我会在军营周围尝试种植大豆,士兵闲时可种植大豆,可让军户眷属帮忙。
后续若是成功,我会往大庆城上折子,禀报圣人此事——”
赵思辰笑道:“蒲将军腹中有乾坤,北城军民有福。”
魏乾琅在一旁默默喝着茶,微微笑着,安静地看着蒲将军和赵思辰两个人互相吹捧。
……
……
很快两个月之期已到。
魏乾琅的伤势已经大好,步行、骑马皆是无恙。
赵思辰也做好回大庆城一应准备:“需要采购的物资,已经采购完毕。
孙家的商队,月初来了一趟,所带来的大庆城的精巧小物很是受欢迎。
也带来了诸多盐巴、饴糖、粮食、布匹等物,杨郡守和蒲将军特意与孙家洽谈,定下了下次需要商队从大庆城中带来的物资。
听说在北城采购的物资销售往大庆城,也在大庆城掀起了一股相互模仿的风气。
往来一趟,挣两份钱。
难怪孙家生意做得好,孙冠玉确实是个做生意的人才。”
魏乾琅笑着说道:“那是因为赵老板还未回去大庆城大展拳脚,要不然有他孙冠玉什么事呢。”
赵思辰笑着回道:“魏小将军近日来说话越发浮夸了,时不时就想捧杀我。”
两个人斗了一会嘴。
魏乾琅说起正经事:“听说你打算带一些牛羊回大庆城?”
赵思辰点点头,说道:“还要带十多个北地牧人一并到大庆城去——”
“杨郡守已经办好了通关文书?”
“是,如果大庆城城郊的养殖场能够办得起来,北地牧人能够在大庆城城郊安定下来,那不比每年在草原之上,逐水草而居,要好上许多?”
魏乾琅说道:“如果不成功?”
“那也无妨,或是多多补贴些钱财让他们回来——若是他们愿意,我也可在大庆城为他们找到一份活干。总归不会亏待了他们。”
魏乾琅见孙家一众下人已经帮赵思辰收拾好了货物行装,北地十多个牧人带着包裹从街头远远走了过来——
他的眸中闪过一丝不舍。
但相聚两月,已是大大超乎他的意外,他无法奢求更多——
魏乾琅声音低了一些,说道:“等待明年年初,你便及笄了——”
赵思辰轻轻笑着,看向魏乾琅,没有说话。
魏乾琅顿了顿,问道:“家中有无准备如何办及笄礼?”
赵思辰说道:“我家不在乎这些虚礼——”
她眼眸灵活一转,说道:“或是简单办上一个家宴,祭拜爹娘,就算是及笄礼了。”
魏乾琅点了点头,却没有再说话,只是看着赵思辰,眸中似深不见底的湖泊,表面平静,内里却有情绪翻涌。
赵思辰冲着他点了点头:“小三爷,来日再见。”
魏乾琅深吸了一口气,抱拳:“一路顺风。”
车队缓缓而行。
魏乾琅伫立在街尾。
良久,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