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君王之道
“君王之道,用人之道,能操纵人心,才配夺取天下。本人年不及冠,最多时也不过统辖三十来人,又有什么资格传授齐王君王之道?当今天下,若论君王之道,用人之道,又有谁比得上你母后君王后呢?若齐王真想学,求教的对象也应该是君王后才是,而非在下。”
听完太监复述陈默对齐王田建所说之话,君王后喜忧参半。一方面觉得陈默有自知之明,不随意出主意;另一方面则怀疑陈默是否有一肚子才学,却故意有所保留,不传授自己的儿子。
幸好身边有曹秋道在,否则她只能一个人琢磨了。
曹秋道思考半晌,道:“君王后可还记得数天前,稷下学堂,陈默谈论治国之事吗?”
君王后一呆道:‘曹公的意思是?’
曹秋道道:‘当时登上高台的儒家、法家、道家、兵法等各派传人纷纷谈论了自己的主张以及治国策略,可唯独陈默拿不出什么理念主张,而是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小方面谈论如何提升齐国国力,由此可见,出自墨家的陈默,在这一方面还颇有欠缺,除此之外他不过弱冠之年,所以他不和齐王谈论君王之道,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君王后点了点头,揉着额头笑道:“不知为何,此子虽然还未及冠,但是与他交谈,却令妾身下意识忽视他的年纪。”
曹秋道点头道:“我也有此感觉,他的言辞谈吐以及所展现出来的阅历,完全不像不到二十的样子!”话锋一转道:“这件事倒是提醒了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陈默虽然在学问、思维、创造等方面非常有才能,但治国方面才能未必也能如其他方面一般突出,如若不足,需要多加磨砺,否则无法成大器。”
君王后心头一动,道:“曹公有何建议?”
君王后内心感叹陈默的特殊,若非陈默的出现,远离朝堂十多年的曹秋道也不会主动涉足朝堂之事。其实君王后也知道曹秋道会涉足朝堂之事,根本原因是曹秋道放不下齐国,否则纵然有七八个陈默,曹秋道也不会多说半句话。
曹秋道沉吟半晌,眼睛一亮,道:‘我们可以让陈默代表朝廷负责协助墨家、医家在齐国推行赤脚医生计划。’
君王后也认为这是考验陈默治国本事的好法子,不过又有些担心道:“这法子虽然好,可他未必愿意接受。”
君王后也从曹秋道哪里知晓陈默生性惫懒,除了女色以外,对其他事情根本不在乎,所以又如何愿意劳心劳力呢?
曹秋道洒然一笑,捻须道:“若是给他安排其他事,指不定他就拒绝了,可这件事陈默纵然想拒绝也不行。”
君王后也是绝顶聪明人,道:“难道因为此事和墨家有关?”
曹秋道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确切来说是关系到六指黑侠,六指黑侠是陈默最尊敬的人,而且六指黑侠将赤脚医生计划当做墨家近段日子最重要的计划,必定会来到临淄城,因此陈默纵然想拒绝,在六指黑侠的面子上,也只能接下。’
君王后拍手笑道:“不错,如此一来,我们也可通过这件事看一看陈默是否有治国的才能。若只是缺少经验,我们便悉心培养,若是没有这一方面的才能,丞相之位也只能另找人选了。”
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由此可见君王后和曹秋道想法一样,认定陈默是无双国士。
陈默若是知晓两人的想法,定然哭笑不得。他自认自己什么都没做,竟被当做无双国士,而且还给未来的自己安排了个丞相之位。
其实曹秋道、君王后有这等想法,并不奇怪。
陈默自认为自己什么都没做,实际上他所作的不少事,所表现出来的不少行为,都足以令人拍案叫绝,甚至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格局
其他不说,便是纸张、墨笔的发明,对于读书人来说简直是飞跃性的进步。而他在稷下学堂谈论的种种想法,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也是飞跃性创造性的。再加上他时不时展露出来的文采,以及从后世古人哪里得来的文章,这种种事情被安在他一个人身上,又怎能不让人认为他是无双国士呢?
曹秋道道:‘我们给他安排这身份,还有一个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