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于将传统动物,改造成了其他不属于碳基的生物。
具体是硅基还是什么基,陆恒没看到具体改造方案,也无从知晓。
总之让他非常心动,闪电的超高聚能效果电池,到底有多厉害,能够一次充能,就消耗好几年。
闪电的体型可在百米以上,将来体型会更大。
这可比什么核潜艇还厉害。
就是经验值需要的太多,五亿陆恒还差距很远。
各种消耗后,陆恒手里的经验值不足2500万,灵魂纳米虫还有近3000万,这是陆恒的全部身家。
“看来还是要搞事情才行,不搞事情经验值加得慢...。”
陆恒只能换个低成本改造方案,他又开始修改词条。
刚才只吸收阳光的词条,太过于绝对,导致升级方案当中闪电靠本体提炼身体所需元素。
这种能力对闪电本身,还有将来学习这种方式,变成军用民用技术都相当好,只是条件暂时不具备。
“除了普通肉食补充能量外,获得更多能量获取方式。”
陆恒继续尝试,看到系统给出的预算后,陆恒再次具体地进行修改。
“吸收植物能量,直接吸收电能...。”
要是可以直接充电,那就好解决了,陆恒可以想办法在海外弄个发电站专门给闪电充电。
也可以研究发电植物,最好是生长在海洋中。
闪电就从游牧,变成了农耕了。
不知道过去了多久,陆恒终于找到一个符合他现在经验值的升级方案。
闪电将升级体内器官,主要是肠胃,以及能量转化器官,可以把电子,转化为可储存的生物电。
因为经验值不多,陆恒不停降低需求,最后得到的也是阉割版。
闪电无法直接吸收大电流的电能。
而是只能吸收微弱电能的带电食物,并且将电子收集储存起来。
陆恒还找到了配套生物,那就是升级夜光藻,让夜光藻成为闪电的食物。
普通的夜光藻大部分网友都看到过,某些网红专门调配海水,花了很大代价,在家中养出了夜光藻水池。
它就是一种会发光的植物。
被划归到夜光藻科夜光藻属植物。
但其实它是一种较大型的单细胞生物,近似于球形,直径为0.2-2.0毫米。
它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繁殖的方式类似于藻类,生活习性又类似于原生动物,所以又叫夜光虫。
陆恒对它们的改造升级也很简单。
夜光藻可以发光的原因是因为体内含有荧光素。
而荧光素是具有共轭双键体系结构的化合物,受到紫外线照射时,其吸收外界能量后处于基态的电子被激发到较高的能级而处于激发态,激发态的电子很快回到较低的激发态,通过发射光量子而回到基态的各个不同振动能级,从而产生荧光。
陆恒升级了夜光藻让它们含有更多荧光素并且还含有蛋白质。
同时升级闪电的消化系统,可以吸收荧光素激发态的电子。
当然也可以将闪电的外壳变成透明,让外壳内部充满大量荧光素,进行内部循环。
只不过这种效率非常低,吸收不了多少电子。
而夜光藻可以快速铺满整片海域,几十平方公里范围。
比闪电表面积大了无数倍。
将来养殖夜光藻,它体内的蛋白质和荧光素就能给闪电提供能量,闪电只需要吃掉夜光藻,就不用再破坏海洋生物链,吃掉大量的鱼类了。
这种方式当然也有坏处,那就是夜光藻生存区域将不再适合鱼类生存。
夏国沿海区域偶尔出现赤潮现象,就是因为夜光藻原因。
每次赤潮出现后,都会有大量海洋生物死亡。
伴随令人作恶的腐臭味。
海边的人都不喜欢看到赤潮出现。
陆恒特地养殖夜光藻,虽然会占用一些海域,对海洋生物整体而言还是好处多一些。
而且闪电就成了夜光藻的天敌,将靠捕食夜光藻为生。
夜光藻主要吸收的还是阳光转化能量。
最终实现闪电的另类吸收阳光模式。
解决闪电的食物消耗问题,陆恒开始对闪电的大脑进行升级,让它的脑容量更大,可以容纳更多神经元转化为生物芯片。
具体升级方式依旧靠金手指的词条功能。
陆恒发现扩大闪电大脑后,能量供应依旧不足。
如果让闪电本体不停游动,吃掉夜光藻,在游动的同时,消耗的能量非常多。
最佳方式是让闪电保持静止状态,食物送到它嘴边。
当然闪电并不是只能静止不动,在遇到危险,或者需要执行任务时,可以多储备一些能量,依旧可以自由活动。
只不过在多数情况最好静止不动,专心为陆恒提供主服务器使用所需算力。
陆恒再次对闪电升级,这次诞生了一种全新的生物,陆恒为它命名为脑虫。
因为它是专门为大脑提供能量的生物,但又和闪电紧密相关。
夜光藻可以覆盖几十海里进行养殖,捕食时,就可以靠脑虫,它们像是鱼类,但长相和鱼类并不相似。
它们的嘴巴很宽大,腹部比较大,可以储存更多夜光藻。
平时生活在闪电百米身躯上的一些鳞片下方。
看似是共生体系,其实它们就是闪电的一部分,细胞之间靠灵魂纳米虫无线并联信息共享。
宽大的嘴巴可以让它们浮在水面不停往前游动,水面的夜光藻通通被吸进嘴里,水分从两侧排出,夜光藻被储存在肠道。
最后回到闪电身边,夜光藻如同鸬鹚一样,将食物吐出来,鸬鹚就是鱼鹰,渔民用它们捕鱼。
如果说闪电是航母,那脑虫就类似于战斗机。
将来闪电能进入天空,那就是空天母舰,能进入宇宙,那就是太空堡垒。
脑虫有非常大的进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