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失业危机信心崩塌,接受采访
最近科技圈“好消息”不断,夏国网友们也跟着心焦。
chatgpt越来越强大,恒基生物曾经宣布研发出了人工智能,可后来也没了消息。
最近一次成果发布是污菌诞生,后来接手连城集团股份,传出恒基生物计划研究艾滋药物。
国外还宣布了固态空气电池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久后将商用。
还有原子级芯片技术,这种技术突破了摩尔定律,让夏国网友们有些酸溜溜的是,这项技术的研发者还是华裔,朱家弟,年龄仅仅24岁,和陆恒同岁。
人工智能团队也有不少夏国人。
网友们纷纷网上留言,为什么这些科研人才不回来!
人工智能公司竟然开发出了影视平台,才是真正地压垮很多人心态的最后稻草。
影视行业从业人员纷纷发表言论。
胡格、黄柏、宝强、吴金等等,都被记者采访看法。
吴金一脸担忧地说道:“我也听说了这个消息,目前国外还在内测,我有一个制片朋友被邀请参加,他和我说,演员在未来很可能不再被需要了,因为导演可以拿到剧本后,自己就用软件操作,得到比拍摄还要好的电影。”
“画面不会比实拍差,要什么特效,场景,演员是什么表情,都可以通过和人工智能对话来实现。”
“据说现在的人工智能,已经学习完人类生产的所有视频数据,它看过所有电影,比任何演员都要专业,因为同样的表演,演员可能只看过几十部电影,学习几十个人的演技,而人工智能却学习了数万,数十万演员的演技。”
记者听了吴金的话后,也替演员感到悲哀。
演员不再被需要,并不是影视行业消失,而是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将更加繁荣发达。
可是演员或者以前的摄影师、收音师、调音师、调色师、剪辑他们该何去何从呢?
透过人工智能的这个能力。
还能看出很多东西。
影视行业因为一款软件而改变。
设计这款软件的人工智能到底有多强大,编程都是人工智能做到的,那程序员也很可能失业。
采访完演员,全都是悲观言论,没有任何人觉得他们会不受影响。
除非夏国的制片人,影视公司不使用这项技术。
但概率应该不大,全方面引进人工智能不太现实,会有信息泄露风险,只是让这款软件进入是很有可能的。
我们又没有封闭自己,学习闭关锁....。
记者又去采访了程序员。
来自鹅厂的顶级程序员说道:“事实上国外正在用人工智能取代普通码农,不过程序员并不是失业,而是将面临更大竞争。”
“人工智能让编程这门技术简单化了,程序员不再需要大量时间学习编程语言。”
“只要学会掌握人工智能这种工具,用自然语言告诉人工智能,需要什么样的软件,人工智能就能将软件做出来。”
“即便是普通小学生,也可以设计出软件,设计很好的网站效果,打造一个APP。”
记者又问:“您是这方面的专家,您认为在这项技术上,我们和国外差距有多大呢,据我所知,目前国内有很多类似技术的公司,还有的公司宣布10月就能追赶上国外的技术。”
这位大厂出身的程序员戴着口罩,闻言嗤笑道:“呵呵呵,别听这些公司吹牛,他们距离外面的技术还有十万八千里呢,可以说我们现在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人工智能会有这么强大了。”
“以前chatgpt前几代的时候,训练的数据量达到10亿级别,100亿级别,1000亿级别,最开始其实很笨,完全没有实用性。”
“就连马斯克也放弃了继续投入,后来是微软插手,他为什么放弃?还不是因为当时看不到希望,绝对很难成功。”
“承诺要投入10亿美刀,再投入5000万美刀,看不到希望后,自然就退出了。”
“可是世事难料,谁也想不到,人工智能在训练数据量达到了百亿级别时,突然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
“我们包括研发人工智能的公司技术人员,恐怕都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们的确能查看核心代码,设定很多规则,可是数据量太大,根本查看不过来,他们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变得这么强,应该还是和训练量提升有很大关系。”
“最重要的是它每天有数亿用户,不停参加训练,提出问题,调教人工智能。”
“我想目前国内很难做到,告诉你一件很悲观的事,就算我们的人工智能也用千亿数据去训练,能否诞生国外那么领先的人工智能,依旧是一个问号,这是奇迹!”
“奇迹一般都很难复制,我们只能祈祷,最好国内有公司能办到,不然我们将再次被大幅度甩开,科技领域完全落后...,人工智能将来一定也能在科研领域作出巨大贡献,人类的科技发展将越来越快,而我们很可能是被甩下的那一批人,就像是我们现在觉得非洲没有科技发展土壤一样,将来别人也会这样看我们...。”
记者带着沉重的心情离开。
不久后一位网络小说作家也接受采访。
记者询问道:“时间线上行舟,你是一位网络作家,你对人工智能出现怎么看呢?它会不会影响你的工作?”
这位作者是个扑街作者,他一脸忧虑的说道:“肯定会受到影响的,我听说一些网络作家已经通过特殊方法,开始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创作,还有一些人用的人工智能更加高级,只要给个创意,几百万字的小说都能生成,读者们还很喜欢看。”
“呜呜呜,我想要转行了,可是别的行业似乎也在被人工智能抢走工作,我打算去搬砖,也许机器人没有出现前,搬砖还是有钱途的...。”
记者也感到难受,好像记者的工作也可以被取代,他不会也要去搬砖吧...。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许多业内大佬,全都是悲观情绪。
想要采访开发出人工智能产品的公司老总,但这些人可能害怕出丑都拒绝了。
恒基生物自然也在记者的考虑当中,以前恒基生物筛选出癌症试药人员时,不是说也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吗?
不过记者也知道恒基生物的重点研究方向,一直是在生物和医疗领域。
他在采访很多科技领域的大牛时,也间接询问过对方,对恒基生物的人工智能技术是什么看法。
这些人根本没什么看法。
引用一位业内大牛的话来说,“恒基生物根本没有在研究人工智能,因为他们基础就是生物科技,没有计算机技术的土壤,不过也不能完全否认他们,上次的拿出的技术,也不太像和国外合作,毕竟上次他们和国外OP公司闹得很僵,真用了对方的技术,OP公司一定会跳出来打脸。”
“我倾向于恒基生物是偷偷向国内的科技公司取经了,后续发展也印证了我的想法。”
“那就是恒基生物秘密合并了化为公司大量工程师,有一些朋友告诉我,现在恒基生物甚至在研发国产操作系统,曾经研发鸿蒙的团队,现在都是恒基生物的人了。”
“化为也在研究人工智能平台,前几个月还公布了成果,我想一定是恒基生物花了大价钱,拜托化为出手,后来又吞并了系统研发团队,你们可以采访下任总或者陆博士,看看是不是这样。”
记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恒基生物对外宣传部门,希望能采访陆博士。
同时也联系化为,希望能采访任总。
让他没想到的是双方同时答应采访,这把记者高兴坏了。
在征求双方意见后,最终记者和背后的电视台达成一致,决定将这场采访搞大。
很多人在不停看到国外技术突破后,观念都产生了影响,信心正在崩塌,现在真的很需要有人站出来鼓舞大家。
让正在迷茫的人找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