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三字经》《千字文》,功德加身!
“逆天包”,终究没敢接收。
上次只有一万年筑基期真气,已经僵硬了好久。
这次可有足足十万年,而且没有后续功法,说什么都不敢再点了。
纣王,陷入沉思。
花钱一时爽,现在懵逼了吧?
兑换完整版《皇极神龙诀》需要八千万逆天值,这次渡劫,本来攒了四千多万,再努力一下,没准儿就够了。
可纣王烧包……
一夜之间,就花了一千多万!
现在只剩下“”点逆天值了,完全不够啊!
那么……
只能靠“逆天包”猜盲盒了?
按照之前的经验,“逆天包”似乎只有违逆天道才会有,比如飞升人仙,再比如“延迟封神大劫开始”……
继续晋升是指望不上了!
只有延迟?
然而,开启封神大劫的钥匙,似乎就在女娲手中,这段时间跟女娲的关系是越来越好了,却没见大劫再次延迟啊?
难道,朕猜错了?
慢着……
不管神仙如何打架,在凡间却是成汤将亡,凤鸣岐山,要是成汤不亡,反而愈发兴盛,那姬昌敢不敢反?
他不反,大劫能开启么?
这就对了……
纣王终于找到了重点,开始考虑江山社稷了。
作为奴隶制王朝,六百年成汤,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即便再锦上添花,也不过重演周王朝故事。
那不行……
但若改分封制为封建制,又操之过早,“削藩令”一出,反的可就不是西伯侯姬昌一人了,天下八百镇诸侯,都得反!
制度,一时还不能变。
只能先练内功了?
忽然,纣王眼前一亮,计上心头。
第二日去工地,也不着急砌筑主殿墙壁了,欣欣然在女娲圣象的基座上,竖起了两座三丈高的石碑,便镌刻起来。
其一《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绵延今,六百载。
载治乱,知兴衰。通古今,明得失。
古圣贤,尚勤学。彼既仕,学且勤。
家虽贫,学不辍。身虽劳,犹苦卓。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其二,《千字文》!
既然《三字经》改了,《千字文》自然也得改,只是仓促之间,要把不合时宜的典故全换掉,还要换上新字,不能重复,纣王也没这才华,索性直接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