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宫闱护卫制度
大家就想想,这些人都是自己的亲戚。
都不是外人。
怎么可能会害你,哪怕那些大臣想密谋害你,你的亲戚是向着你,还是向着他们?
还有清朝尽量增加宗室侍卫的同时,皇帝还非常重视侍卫中满族成员的待遇。
在清朝的侍卫中,只有满族侍卫才有资格做乾清门侍卫。
这些满族乾清门侍卫,只有是贵戚出身的或是本领特别高超的,才能有机会做御前侍卫。
也就是说,想做御前侍卫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满族出身、贵戚家庭和才能出众等三条特点中,起码要具备两条,才能做御前侍卫。
皇帝们之所以如此重视满族侍卫,除了因为他们自己也是满族之外,更多的还是因为对汉族侍卫有顾虑,担心汉族侍卫对自己不轨。
朱标环顾了一眼窗外。
就自己殿门口,站着的那几位。
两名是高丽人,此时还没有被改为朝鲜。
还有一名是湖南人,一名福建人,花云是凤阳人,老何是本地户口。
就这么一群人,工资俸禄还特别低,如果有人想策反他们,太简单了。
再加上,如今没有严格的宫闱制度。
而清朝为了管理好侍卫们,其实皇宫里制定了等级森严的侍卫工作制度。
在紫禁城中,娘娘们有皇后管理,小太监们有大太监们盯着,侍卫们自然也有自己的头头。
整个侍卫处中,领侍卫内大臣的地位自然是不可小觑的。
他们不但品级很高,还掌握着侍卫亲军。
被皇帝防备的汉族侍卫,就由领侍卫内大臣管辖。
如果御前侍卫起了歪心,恐怕领侍卫内大臣手上的亲军是很快发现的。
御前侍卫经常在皇帝身边行走,难免会掌握皇帝的动向,天长日久恐生纷乱。
考虑到这一点,清代皇帝对御前侍卫的工作模式也进行了调整。在清代,负责在皇帝身边值班的御前侍卫,一般都是轮值的。
不是为了侍卫们的身体健康,是为了避免御前侍卫跟自己关系密切起来。
一个天天带着武器的人,特别了解自己的动向,这是非常危险的。
另外,皇帝身边的所有御前侍卫都不是常员。
如果甲御前侍卫在皇帝面前工作有些日子了,那么皇帝会将他调走,再把很少见过的乙御前侍卫放到自己身边。
这样可以防止甲御前侍卫掌握自己的喜好动向,降低甲御前侍卫刺杀自己的成功率。
也就是说,一名护卫长时间在皇帝,就要被调走。
这个主意就很好。
如同吃饭一样,每道菜皇帝不能吃三口。
这样就可以避免有心人。
还有在清宫中,御前侍卫们就像马一样,想要让御前侍卫们完全清洗掉对主子们产生的杀意。
就要对他们恩威并施。
让他们明白,伤害主子的代价是严重的,对主子忠心是会有福报的。
为了避免御前侍卫们刺杀自己,皇帝们制定了许多规定。
比如,在如何持刀方面,清朝皇帝规定,御前侍卫们在佩刀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满人的刀柄禁忌。
一旦违背了刀柄禁忌,将刀的锐利面对准皇帝,那这名御前侍卫就要重罚。
除了在刀的问题上严格把控之外,清朝皇帝还对御前侍卫的社交问题非常重视。
御前侍卫们经常在御前行走,难免和权贵们变得熟起来。
为了防止权贵们和御前侍卫勾结起来将皇帝杀死,清代皇帝规定,御前侍卫不得和王公大臣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