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舰队…
在东方还在沉浸在天国美梦,海洋外面都是危险的时候。
西方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经验。
牺牲了无数人,才换回来开拓视野的机会。
你可以说他们没有我们的文明多。
但是你不能说他们笨。
一个早在公元两千多年前,就提出“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开整个地球”的人。
再怎么着也不是嘲笑的理由。
一个不答应八个小时制度就无法加入他们的水深火热国家。
又……
接下来的日子,基础体能和队列都练的差不多了。
第一批学员也正是开始学习军事指挥。
因为这是第一批军校成员。
优秀的统帅都会学习兵书,不过有的是先学后实践,有的是先实践后学,纸上谈兵固然不行,但一直没有理论指导也不行。
对古代的将领来说,没有军校,增进军事技能的重要手段就是跟对领导。
在名将身边能学到很多人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
唐初名将很多都是在军神李靖手下先当下属,而后在独立领兵。
所以古代很多将门虎子,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能接触学习,自然成长的也快。
对没运气跟在名将身边的人来说,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统帅也不是没可能。
在军队基层确实能学的少些,但看惯了猪跑,也就不用吃猪肉了。
更重要的是古代打仗不是非得有个什么奇谋妙计才行,只要能管住军队。
让士兵进退有度就可以称为名将了。
而从基层一步步升上来的统帅在这方面有优势,只不过付出的代价很大。
那就是从大头兵冒着生死,然后一步一步走到最高,我要做赵高的勇气,还有受过的屈辱。
相对于那些将门虎子。
普通人成为将军的代价太大太大。
也正是因为军校,才会让无数普通人有了学习的机会。
大礼堂内…
灯火通明…
朱标在一张巨大的舆图下,手持指挥棒大声的说着:“
“所谓兵法,古已有定论。
《孙子兵法》中的对于为将者“五德”的论述就已经非常全面和精辟了。
《孙子兵法》中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对于其中的将(也就是题主的问题),是这样论述的: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智、信、仁、勇、严。
其中,最基本的、第一位的,是“智”。
智是将领的最基本素质。
故有勇无谋者,是达不到将领的最基本条件的
像《三国志》里那样,将领负责单挑,谋士负责用智,这是胡扯,是小说家言,是文人对于战场的想象。
智从来就是将领最基本的素质,是五德之首。
为将者,一举一动关系无数人的生命,关系国家存亡,因此脑子不好使的是不能为将的。
信赏罚能否让下级服气,行为是否能让兵士对你信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