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进行的第一项是比武,是可以挑人比试的。只有吴小毛、吴泽轩和赵二虎三个小少年,
原本是正常比试,有个想投机取巧的,非要和那个瘦瘦小小的李花子斗,说什么皂班班主一定很厉害。
确实很厉害,那个投机取巧的兄弟最后是吊着胳膊走出了大门。
“看起来,你们有点瞧不起我们女生啊。”县令小姑娘脆生生的说,然后微微一笑把肥大的官袍脱了下来,紧接着后面五六个兄弟遭了秧。
小县令力气不大,出手速度快还善用巧劲儿,关键是五六个人被打了一顿,她也只是红了红脸。
后来他们才知道,小县令是神明大人的得意女学生之一。瘦瘦小小的李花子和他们厮混在一出,虽然小小的,但没人不尊重,若说有什么让他们为难,就是县令和副手每天没事干就揪着他们学认字。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一直没有什么疑难杂案。历年来的什么卷宗都没有,换而言之,这十多年县太爷任上,根本没人写卷宗。账簿也没有,周小环她们三个愁啊,这课题可怎么着手。
换了人没三天,清平县的村民们发现新来的小县令他们每天开始在街上溜达,人人捧着一个册子,皂班的人也跟着她们。后面四五辆板车满满的麻袋。
“奶奶,您一家就您一口吗?”李木子扯着嗓子问,但长得白净清秀,并不吓人。
老奶奶摆手,“儿子做工,儿媳去买菜了。”
“您叫什么?”
“我,我是钱王氏。”
“您是不是叫王霞?”
“老人缓了缓,点点头,似乎一时不适应这个名字,“我未出嫁的时候,确实叫这个名字,他们都喊我霞儿。”
“您儿子叫钱今,儿媳叫武珠?是吗?”
“对,我儿媳姓武。”
“那就靠您儿子一个人,他每个月赚多少啊!”李木子咳嗽了两声,感觉嗓子有点干,李花子立刻给她水杯。
“有茶有茶,进屋。”老奶奶拉着她手,李木子摆摆手,“不进去啦,你儿子赚多少啊!”
“赚点,不多。”
“有二钱吗?”
“就二钱,不能缴税,活不下啦。”老奶奶有点急,李木子连忙解释,“不收税,不收税,这个送你们,你家三口人,三袋米面。”
“谢谢,谢谢。”老奶奶看着一袋足有二十斤的米,差点激动的跪下。
“别别别,奶奶,我们还要去下一家,再见。”李木子一边说,一边摆手。李花子跟着记录,边写边说,“一对夫妻,无子女,有一耳背老母。收入二钱。”
“没错,下一家。”李木子清了清嗓子,“不行,下一家,你问,我歇会儿。”
皂班小甲道,“下一家我来问吧。”
“行,你们问。”
皂班们跟着早出晚归,她们的辛苦是看在眼里,她们这个县令做得可一点都不舒坦,却能让清平县的人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