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陈玲坐在炕沿边上,笑眯眯的看着他们一家人亲热,开口问起了陈小兰的事,
“咋样?你二姐她们留在首都了?”
陈卓点点头,把二姐拜师求艺的事儿细致的讲给了大姐听。
陈玲听罢嘿嘿直乐,脸上满是与有荣焉的欢喜,
“还得你二姐有本事,说话茬啦学啥都快,我是没那本事了,就等着大哥那方便面厂能做起来,年底也能跟着分点红利!”
提及自家的《龙丰》方便面厂,陈卓不得不感慨大哥和老四配合的天衣无缝。
接下来的半年之中,青利哥俩一个务实,主抓生产和安检,一个脑袋灵光反应快,主抓推广和销售。
第一批生产出来的两千五箱“龙丰三鲜伊面”,以先铺货后结账的方式,成功铺进了西州大大小小的食品市场。
陈利投了不少钱做广告,
电视的,大广告牌子的,报纸的,收音机的等等等等,都针对方便面的几项优势大幅度宣传推广。
大街小巷都贴上了龙丰方便面的广告海报,甭管大人孩子,都知道那句广告语:
“吃龙丰,路路通!”
陈青起初见四弟这样大肆花钱打广告,还担心这笔钱有去无回,可他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随着龙丰品牌知名度的提高,那两千五百箱方便面竟然在短短的半个月内就收到了结算回款。
一笔接一笔的大订单从临近城市递了上来,让马上断线儿的资金流又重新衔接起来……
厂子里的工人都跟着欢喜不已,毕竟只有厂子赚钱了,他们的工作才能长期稳定。
不仅如此,有不少中间批发商都主动找到了厂子,希望能和陈氏兄弟长期合作,从中抽取利润。
《龙丰》筹备期,陈卓就已经将方便面的前景以及成熟有利的运营形式都告诉了青利哥俩,
故而当中间商主动上门时,青利二人都丝毫不觉惊讶,而是游刃有余的商量了合作方式以及能给出去的利润空间……
大哥和老四的方便面厂迎来了开门红,二哥主管的工程《望海楼阁》一期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六栋楼,共三百六十户,开盘短短一周时间就卖出了一百二十户,资金的快速回流让邓山奎惊喜不已,真真切切的体验到了地产行业的前途无量。
陈卓的《万卓》正式营业后,周毕天对于是否要和他合作犹豫了整整半年之久,毕竟利润让出去后再想拿回来就是非常困难的事。
可当他听到风声,据说整个西州城建局上下都非常认可《万卓》的能力时,周毕天咬了咬牙,当天就拿着合作合同,跟陈卓签下了两年的红利分成协议书。
陈卓之前向周毕天提出合作邀请,结果这货迟迟没有回应,他还以为周毕天不准备跟自己合作了呢~
毕竟周毕天自己拥有庞大且过硬的关系网,即便不合作,也能得到非常多高回报的工程资源。
故而眼下周毕天来跟自己签合同,陈卓是有几分惊喜的。
协议签好后,陈卓和周毕天两人相视一笑,不约而同的伸出手握住,
“周总,那就期待着咱日后合作愉快了。”
周毕天最喜欢别人叫自己“周总”,听罢嘴角扬起,用力的握了握,
“咱哥俩必定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