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城,也就是原来渤海国的上京龙泉府,地处牡丹江市南50里的宁安县东。
作为北方最大的药材集散地,昼夜忙碌不休,所以天福城与现场距离十里左右,两城之间有两条主干道。
一则天福街,一则宁安街,两条街宽阔规整,繁华程度一点都不亚于大城市里的主干道。
宁安街主要是衣食住行,酒楼、客栈、货栈比比皆是,大多数来此的商人基本上都会选择住在这里。
天福街主要是青楼、窑子、赌馆、烟馆之类的娱乐场所,虽然比不上京师和上海滩,在关外,那也是出了名的消金窟。
中药之所以被人们诟病,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价格不透明,例如在天福城买的十年野山参只要五块钱,运送到京师、上海滩甚至更南边,那价格可是数十倍的往上窜。
不在这个行当混的人,根本不知道其中的暴利,最关键的是,人吃五谷杂粮,就会生老病死,谁能保证没个灾没个病的,只要染上病,那就得吃药。
如今适逢乱世,各地混战,药草这东西,那可是妥妥的软黄金,不管运到哪,都是绝对的抢手硬通货。
虽说行业里的人都知道贩卖药草赚钱,一般的人还真没那个能耐赚这份钱。
比如说这北药,就摆在天福城,价美物廉,普通人有钱买,可惜运不走,别说运到哈尔滨,没路子的人怕是连宁安境都出不了。
秦海一早就带着佟三娘和老福记的二柜,加上两个手下,坐着老把式的马车往天福城方向赶路。
二柜和两个手下充当随从,骑着马跟在马车后面,时刻警惕着周围,谁敢拦路,他们包袱里的花机关可不是吃素的。
一路上秦海给佟三娘详细的说明了弃匪从商的相关事宜。
特别是那笔安家费的使用,秦海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全部分给那些孤儿寡母,不如给她们找一条可以持续保证生活的路子。
佟三娘认为秦海说的有道理,就算每家分了不少大洋,总有花完的一天,如果有一个营生,肯定是最好不过的了。
但是佟三娘没经过商,也不知道该怎么给这些人创造就业的机会,一时间只觉得自己有些没用,多少有些沮丧。
见佟三娘自卑的情绪蔓延出来,秦海则是不以为意,说了几个马上要用到人的地方,佟三娘听完,眼睛直放光。
按照秦海的计划,药材最好在关外就做成半成品,这样免得他在京师开作坊。
这件事交给那些孤儿寡母来做,劳动强度不大,还能多一份收益,解决了一部分闲置劳动力,还能给秦海省去一个大麻烦。
中药草的加工相对简单,无非就是切片、捣碎、晾干、烘干等等,只要请个有经验的老师傅辅导,妇女完全可以胜任。
有了这个作坊,就能解决一半的家庭生活问题,另外一半就好解决了。
秦海给出的意见是让佟三娘在宁安县开办一座多功能的酒楼,集餐饮、住宿、商务、货栈等功能于一体,另一半的家庭在酒楼做事,后顾之忧就全部解决了。
佟三娘担心自己做不好这么大的生意,秦海却不以为意,鼓励她慢慢来,熟悉了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一路上秦海给佟三娘讲了许多她从未听过的知识,什么特色卖点、广告营销等等。
虽然听不太懂,却牢牢记在心中,等着以后慢慢的在实践中摸索。
下午三点,一众人终于抵达了天福城,秦海选了家看起来最大的客栈住下,吃过饭便带着佟三娘等人出门闲逛。